一个人是不是生病了是通过症状来诊断,病大致包括生理疾病、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纯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是生理疾病,纯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心理疾病。纯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以身体症状表现的疾病是心身疾病。这样,因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就可以分心理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身疾病。
我们习惯于关注生理疾病,也深入研究生理疾病的病因和各种疾病的症状表现。按我的理解,生理疾病的病因可分为病毒细菌引起和物理化学变化引起。而我们治疗与预防疾病都主要致力于病毒细菌引起疾病的研究。是否发病看症状,治疗的方法就是要找出病毒细菌生长的部位,带来的影响,以及怎么清除这些影响。当清除了病毒细菌的影响,症状就自然消失,而无需为消除症状做太多努力,除非症状已经严重影响生命安全。比如持续的高烧,如果不能尽快清除病毒细菌的影响,就需要先采取措施将高烧降下来,否则,就会危及生命。不然,只需把带来症状的病因清除掉,症状的自然消失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是这种现象的说明。
那么心理因素致病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本心疗法认为是心理冲突,是心灵世界不和谐不自由造成的。
由心理因素致病的症状表现又有哪些呢?生理上的表现有失眠、头疼、胃痛、高血压、尿糖等;心理上的表现有过分敏感、幻觉、幻听、思维迟钝混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减退缺乏、易激惹、焦虑、恐惧、抑郁等;社会功能上的表现有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等。通常,情绪的变化是人们最易觉察的症状表现。
怎么诊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呢?就是通过上述症状。如果通过医疗检查,排除躯体器质性问题后,还出现上述的症状,就基本可以下诊断。
本心疗法又是怎么治疗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呢?就是清除心灵世界的冲突,回归心灵的自由。当心灵回归自由,症状也就自然消失,同样,无需为消除症状做太多努力。
然而,目前国内存在的现状是:心理精神疾病大多以药物来治疗,以消除症状为主要目的。这是一个误区,是没有真正认识疾病症状意义的结果。
症状就像信号灯、指示灯,它代表的意义有两点:一是有症状说明有冲突,提醒你心理的病毒细菌积累到了一定的地步,心理的健康水平在严重下降;二是有症状就有入口,通过症状的入口,找到隐藏在症状背后的病因—冲突。如果把症状给消灭了,就等于把入口给掩盖、堵上,里面的冲突出不来,也找不着,更无法清除了。因此,本心疗法主张一定要有症状,否则,无法通过症状去探测冲突的蛛丝马迹,而不找到并处理冲突,长此以往,冲突越积越多,等冲突爆发时,就将面临身体与心理的整体崩溃与坍塌。李小龙就是一个例子。
李小龙从小习武,身体素质非常好,非常要强,不愿服输的性格特征表现明显,对所追求的东西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永不放弃,屡败屡战,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按照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很好的性格特征,对事业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一些情绪变化,在李小龙身上很难通过症状表现出来,特别是恐惧情绪的症状表现,受环境的影响,一个大英雄是不能表现出怯懦与退缩的,这样的要求已经内化为李小龙的自我要求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表现出对蟑螂的极度恐惧,在徒弟面前丢脸了,成了徒弟开玩笑的调料。在这种情况下,李小龙做了一个选择,一个晚上没有睡觉,为了克服对蟑螂的恐惧,他把房间的蟑螂一个一个抓起来,串一个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第二天一大早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徒弟们面前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得到了徒弟们的热烈赞扬。
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他把唯一一次表现出的心理症状给压下去了,但内心冲突没有化解,积压的恐惧情绪没有释放。当然目前李小龙死因成迷,身体检查没有异常,去世之前也没有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心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而且连社会功能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去世前一个小时还在工作。李小龙的去世当时为世界震惊,他取得的成就也是为世人所崇拜。一个没有任何生理疾病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猝死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心理原因了。
靠药物治疗心理精神疾病,也是同样的道理。药物的治疗,使器官功能发生变化,消除了症状,但并没有消除内心的冲突,当药物的作用失去效用后,而生活环境不变或更为恶劣,就为下次的复发创造了条件。而且下一次复发的症状表现会更严重,再服药,再复发,每次复发间隔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服药时间会越来越长,直到生命的耗竭。
那么,是不是完全不需要药物治疗呢?不是,当疾病症状危及到生命或对社会有极大的破坏性,而又无法在短期内让症状减轻消失时,就应采取应急的药物治疗与行为控制。比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害怕被害,处于应急状态,因此生命的能量消耗极大,如果是女性,很有可能忍受不了而去自杀,如果是男性,则有可能去攻击他人或危害社会。
怎样去判断患者的症状会否危及生命、会否有极大的破坏性、是否能够在短期内消失呢?这就需要找本心疗法的心理专家进行诊断,越早越好。有些女性有被害妄想、幻听,听到别人在骂她,不一定要急于服药,而是要尽快找心理专家介入,进行诊断,诊断之后再决定是否服药。即使是服药,治疗之后,经精神专家诊断好了,心理似乎恢复了平静,也要心理专家及时介入进行观察,期待下一次心理症状的出现。一般心理症状是由轻到重,由少到多,当症状一出现,心理专家介入,通过干预,清理冲突,就可以不用再服药,当冲突一点点清除掉后,复发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了。而对于症状暂时不会危及生命、社会的患者,或者经心理专家诊断虽然会危及生命、社会,但能在短期内消失心理症状的患者,建议最好是不要服药,心理的干预是能够帮助治愈的。
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精神心理疾病有一亿之多,如果不尽快转变治疗模式,治疗思路,这个数据会继续扩大,精神病院建再多也是人满为患,精神类药物的产生消耗量也会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