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是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最常经验到的负向情绪之一。它会赋与人一种神秘、温柔的特殊浪漫感受,所以,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喜欢描述、称颂这种忧郁的特质。
然而,对身处在忧郁情绪中的人来说,那种感受并不像诗文里描述的那般浪漫,也不像他人看到的那般平静,而是相当不舒服、不愉快的。忧郁的人往往感觉心情低落、消沈、有失落感,希望能得到支持、抚慰,同时也会自责、觉得有罪恶感。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忧郁经验只是暂时的情绪状态,会逐渐恢复;但也有少数人的忧郁情绪并不会随着时间自然恢复,或恢复时间过长,而对个人日常生活的功能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此时就需要医疗方面的协助。因此,忧郁(depression)一词其实有许多不同的意义,可以指的是一种情绪状态,也可以代表症状、症候群,或是一种临床疾病。有许多研究指出,忧郁情绪和忧郁症似乎是在一个连续向度上的不同位置,两着仅有程度上的差异,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大体而言,忧郁经验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四方面:(一)情绪方面:悲伤、沮丧、低落的感受。(二)认知方面: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如他人、做得不对,而且缺乏能力、得不到帮助;对事情持悲观看法,对未来觉得失望、绝望,同时对环境有不满、厌恶的想法。(三)生理方面:胃口改变、睡眠困扰、疲倦、体重骤增或骤减、性兴趣降低等。(四)行为方面:哭泣、动作缓慢、社交退缩、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有自我伤害、自杀的行为出现。
由以上的描述可知,忧郁对个人的影响颇为广泛,不仅仅限于情绪层面而已。一些研究也指出,忧郁症状的表现有文化上的差异,例如:华人常以身体症状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来表达自己的忧郁,而较少显露内心的情绪经验(如:会说自己很累、头痛,而不会说自己心情不好。)。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和社会化的历程有关,在华人的社会化训练过程中,常学习着压抑不舒服的感受,把这些感受疏导到躯体中,因而忧郁的表现多以身体症状、生理反应为主。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忧郁程度呢?概括地来说,生物、心理、社会(Bio-Psycho-Social)层面的许多因素,都和忧郁情绪有关。就心理层面而言,个人过去的成长经验、早期与重要他人的失落分离经验,都可能让个体在体质上特别脆弱,面对生活变动,容易心情低落,感觉郁闷。除此之外,个人的性格特质、思考模式等,也都和忧郁程度有关。例如:完美主义、过高的自我要求和道德标准、强烈的成就需求或人际需求、内向或神经质的性格倾向,都和忧郁程度呈现高相关。而许多研究也指出,忧郁者对自我、环境和未来,皆抱持着负面看法。他们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没有能力的,习惯于自贬、自责,同时,倾向于以消极、负向的方式去解释外在环境和经验,对事情的后果和未来,亦抱持着无望、悲观的想法。此外,研究也指出,忧郁者常有一些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例如:只根据一小部份的资料,就下全盘结论;或把某件事得到的结论,推论至所有事情上(如:微积分期末考考砸了,就觉得其它科也一定考不好。)。忧郁者很容易过度强调自己和身边事件的关联性,认为自己应为所有事负责(如:考坏了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或他人的冲突都是因为自己……。)。在想法上,常会有过于极端的二分主义,非黑及白,缺乏弹性。整体而言,过去学者对忧郁者的思考模式有非常多的研究和理论。
而在社会因素方面,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也和忧郁程度有所关联。生活上的变动,例如:离家、与同学或室友的冲突、追求异性被拒绝、分手经验、考试成绩不佳……种种亲密关系、成就表现方面的挫折,都会让个体感受到压力。有时不一定是重大生活事件,一些生活琐事(如:不确定要选什么课、在社交场合感到局促不安……等)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个体感受到的压力越大,越容易有情绪困扰产生。而社会支持,则在生活压力和个人的身心健康间,扮演了缓冲的角色,它能保护个人,使其免于生活压力的负面影响。当面临生活中的种种变动与挫折时,若有人能给我们一些安慰、关心,听我们描述事情的经过和感受,似乎事情不再那么严重,心情也不那么郁闷。有时候,甚至只是陪伴,或是默默的支持、尊重我们的决定,也能给予我们莫大的勇气。这些支持可能来自家人、朋友,或是师长、辅导人员,除了情绪上的支持之外,有时也可能是一些讯息、建议,或是一起讨论、经验分享。当个人拥有的社会支持越多时,忧郁程度往往也会随之下降。
除了上述心理、社会层面的相关因素外,生物学方面的因素,诸如:基因影响、神经化学传导物质(neurotransmitter)的不平衡,如: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压胺(serotonin)过低,也都和忧郁情绪有关。有些忧郁情绪则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或一年内的某个季节会特别明显,例如:女性在月经来临前、服避孕药后,感到忧郁的比率略有增加;而产后则容易并发忧郁症。研究也发现,某些人在冬季特别容易感到忧郁,这极可能和接受日照时间长短有关。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神经内分泌系统也和忧郁情绪有高度相关。整体而言,个体所经验到的忧郁情绪,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引发,而是许多因素互动之后的结果。
忧郁是生活中无可避免的经验,但它不一定是全然负向的,它代表了我们对生活周遭种种仍然有所感觉、有所依恋。我们需要的,是不让自己陷入过度的忧郁情绪之中,而仍能保持对生活的希望与乐观。所以,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生活压力、提升自己的挫折容忍度、多采用正向的思考方式、对自己说些鼓励的话;心情郁闷的时候换个环境散散心、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找好朋友谈谈、找专业辅导人员协助……等等,都是避免让自己长期陷入情绪深渊的方法。这些方向,都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容的生活哲学、更快乐的自己和未来。
作者:廖文慈/国军桃园总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