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这是一个新词。
在李笑来的书里看到这个词,立马引起了我的好奇。
他说,所谓的“元认知”,是指“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你能认知到你的认知。
“认知的认知”读起来不免有点拗口。
对此,李笑来后面的解释是:拥有元认知能力的我们,思考可以非常复杂——
我们甚至可以思考:
我们的思考方式,是否合理的思考方式?
而我们的思考结果,是否是合理的思考结果?
这是一个思考维度的跳跃。
读到这里,有种焕然大悟的感觉。
换种方式说,元认知能力是我们对自我行为、情绪和思考的一种觉察能力,或者说是自我反思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很稀缺
在祖国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花朵们,从小被灌输了太多关于:听老师话,听爸爸妈妈话,做个乖孩子,做个好学生……
符合主体大流的行为被人为地定义为——好。好学生们也就不需要做太多独立的思考,好好学习,好好听话就好了。
小明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好孩子,听话,不捣蛋,读书厉害,学习好。顺利地完成学业,从事一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结婚生子,生活顺风顺水得不像话。
直到有一天,他的孩子抬着稚嫩的小脸问他:爸爸,为什么我们都要上幼儿园?
已经不年轻的大小明说:你这个年纪就该上幼儿园了呀。
孩子接着问:为什么这个年纪就要上幼儿园呢?
大小明说:你看哪个小朋友不上幼儿园啊?
孩子继续问: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呢?
大小明无奈地说:上了幼儿园才能上小学,上了小学才能上中学,上了中学才能上大学,上了大学才能好好工作呀,乖,上学去。
送走了孩子,大小明心里七上八下,他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一定要上学呢?
就像我们很多人活着,却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什么,今生我有什么样的使命要完成,我该如何完成……
元认知能力就是一种让自己保持对自我的觉察思考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当你开心的时候,能觉察到自己开心的背后是什么;
当你生气的时候,能看到生气的背后是恐惧,是害怕,是担心,是委屈,亦或者是愤怒沮丧尴尬无地自容……
再往前推进一步,去觉察开心、生气背后的背后又是什么?
背后的背后一般都隐藏着我们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元认知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我深层需求的认知能力,当我们越能够通过表层的行为来认识自己的需求并满足它,我们就越能跳出世俗的框架来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愿意去满足自己,而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需要是什么,以为自己知道,其实那并不是真的。
你确定自己生气是因为老公孩子把客厅弄得一塌糊涂却不收拾好,真的吗?你只是不知道自己生气是因为你接受不了乱糟糟的房间,接受不了乱糟糟的房间,是因为你接受不了家人对你劳动成果的不珍惜,而这个不接受的背后,更是因为你接受不了一个凌乱的自己,你需要的是整洁有序的环境,和可控的生活,对吗?
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或许就是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再到“知道自己知道”最后到“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吧。
那么,现在,你在哪里呢?
本心疗法是一种倡导用独立思考的方式,启动大脑本身具备的思考能力来解决心理问题,是探究能力和情商的发源地。
元认知就是质疑和否定的基本起步,是理性思考的雏形,能帮助你在学习中,对新旧概念的融会贯通。—-by王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