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告别抑郁是否必须服药

心理治疗界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派认为,抑郁症必须通过药物治疗,而另一派认为,抑郁症只需要用心理咨询也就是“谈话”的方式就可以解决。

这两派的观点是建立在对抑郁症病因的不同解释的基础上的。

认为抑郁症必须通过药物治疗的一派,虽然也承认抑郁症的发生是受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他们通常尤其看重抑郁症产生的生物学基础,认为抑郁症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由于大脑内的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胆碱等物质的变化和相应受体功能的改变以及与内分泌功能的失调而产生的疾病。而纵观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原理,无非是通过增加某些已经减少的神经递质的浓度,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平稳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而这些神经递质通常有DA5-HTNE等。[1]

给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有它的好处,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体内的生物学环境遭到破坏,不是人马上可以调整过来的,在这是时候去吃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他体内环境,控制住患者的消极情绪,防止其症状的恶化,减少他自我伤害(自残、自杀)或者伤害到其他人的可能性(因为抑郁症患者也有较一定的攻击性),从而可以在较平稳的情绪下协助他的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这也是很多神经心理专家青睐抗抑郁药物的原因。

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抑郁症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醒大家,使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不可弥补的缺点。首先,抗抑郁药物有不少副作用,随着新药的发明,旧药物的一些明显的副作用(如:)有减小的趋势,但是,副作用还是存在的。加拿大研究人员在2010年一期《加拿大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 在服用抗抑郁症药物后, 服药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会很快增加,而所有治疗精神病类药物, 包括抗抑郁药物和情绪稳定剂等都可增加这种风险。[2]其次,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有容易让患者形成依赖并上瘾的风险。当我们通过抗抑郁药物提高患者体内多巴胺的浓度时,不要忘记,通过吸烟和吸毒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确实使用外在的手段,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神经递质的浓度而稳定了抑郁患者的情绪,表面上让他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但是,是什么因素导致患者的大脑产生低浓度的神经递以及内分泌失衡的这个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被解决,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虽然暂时可以帮助当事人消除情绪,但停止吃药之后症状还是很容易会复发。

对于认为心理咨询必须采用“谈话”的方式解决的一派,他们正是认为,精神性因素而非器质性因素是导致患者体内神经递质、内分泌能物质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患者情绪的根本原因。根源不清理干净,潜伏的危险依然还在。

抑郁症患者长期情绪低落,意向降低,兴趣减弱,自我评价低,有较深的自卑感,导致一定的行为退缩,减弱社会功能,无法通过正常的社会活动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进而更降低他们的自我评价,形成更深的自卑,造成恶性循环。“谈话”派通常认为,情绪低落、自卑等只是当事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信号,他们是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况,进入当事人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只有出现这个情绪症状,我们才会去注意到当事人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想法和信念,有哪些冲突等等导致了他的情绪。

    谈话派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消极情绪的出现提醒了我们要开始去觉察自己内心的心理世界,去更深地了解我们的想法,信念,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以及与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互动模式,正是后面的一系列想法、习惯、模式、观念等限制了我们心灵的自由,导致各种负面情绪和由此引发的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的行为。所以,“谈话派”通常会告诉当事人,当你发现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忙着通过吃药、运动、唱歌、吸烟、喝酒等去立即消除这个负面情绪,当这个情绪被消除,我们是暂时不会痛苦,可是同时也失去了重新认识自己、重塑自己心理环境、强大自己内心的机会,而且,下一次遇到相似的状况时,这个情绪还是会出现。“谈话派”还会告诉你,试一试拿出勇气面对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这个情绪的背后想要告诉你什么,这个情绪背后是什么样的是非判断、想法、信念让自己产生各种冲突,通过对这一切的重新了解和认识,我们就可以学会如何重这些冲突中超越出来,获得平静地面对任何人任何事的强大的健康的心理。

 


 

[1] 张华,《抑郁症病因及其药物治疗》,医卫科技2007年第10

[2] 临床合理用药,20107月第3卷第13期,第二页,来自(药品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