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咕咚下的生存与发展——送给莘莘学子

 

先说个童话故事:

《咕咚来了》

话说中午,一只小兔子在湖边木瓜树下睡觉,一只熟透的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水里,不知道这小兔子是否正在做恐惧梦,反正被吓醒了,惊慌失措,跳起来就逃,迎面碰上狐狸,狐狸看它慌张,也紧张地问它怎么了?怎么了?小兔子惊恐地边跑边答:“是咕咚,是怪物”,把狐狸吓得也跟着跑,再碰上小猴、小熊……,于是一群动物们都知道咕咚来了,都吓坏了。最后青蛙觉得纳闷,咕咚到底是什么呢?

 

下面是我昨天在大学城里义务咨询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及与故事的相关性解析:

 

"我大二了,我现在很困惑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好象什么都不会,因为我同学他们已经尝试各种方法在跟社会接轨,有的还已经开始创业,..."

—— 分析:咕咚来了,大家都有逃生工具,而我没有,如何是好!

 

"同学说我不能这样孤僻,要跟大家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发展好的人脉,才能留住自己的客户...,这样想来我觉得挺可怕的,所以我想请教老师我应该怎么样才能学习到别人那种的比如人来疯呢?"

—— 分析:不孤僻,与人交往的理由是为了将来的人脉,而不是情感的交融与兴趣使然,众人对人脉的强调,成功地把孤僻塑造成了咕咚的代言人,可是这是一个脸上洋溢着热情笑容的女孩子跟我抱怨,她孤僻吗?

 

“我本来好好的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在走,可是我父亲经常打电话来,说你最近有没有看公务员考试的最新动向呀?要多关注,要早做准备呀...,搞得我很紧张,开始担心起自己的未来...”

—— 分析:咕咚来了,大家都那么慌张,都在跑,我也得跑啊!

 

“我不喜欢我的专业,是当初家里觉得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容易挣钱,但大学四年我一直很厌倦又很无力,可是现在我该做什么工作呢?...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只要想到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很难过...”

—— 分析: 大人们的生存危机感和孩子的自由意志,哪个重要?如果生存真的是难题,当然应该克服,可是大人不过是听到了咕咚。

这次咨询让我看到了当代大学生们心理状态的缩影,那是独立思考精神缺乏下意志力的无奈退让,误读现象、放弃理想、迷失方向、跟随大流。同时我也看到社会影响力量的强大,它推动逼迫着人们不由自主地去跟随潮流,失去个人的意志力,个人的生命特征性。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在咕咚声下,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了。那么是谁在制造咕咚?看看人类社会在宣扬些什么吧。国家强调经济发展,追逐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家影响力;新闻媒体追逐财富老大们的衣食住行,宣扬弱势群体的无奈心酸,无形中塑造着权势地位带来的控制感,建立着匮乏的危机感;人际关系里人们炫耀财富带来的物质和感官享受,形成攀比之风,似乎这些才是人的生活意义所在,引得人们以此为目标,争先恐后。而在有限资源的争夺上,展现着比动物界更无情的森林法则,不择手段,你死我活,由此更加剧了没钱的恐慌感。这种竞争的残酷性让人们更加感受到生存的艰难。

 

所以,这一切暗示着人们没有权没有钱就是”咕咚“,如何逃避咕咚?有钱。因为有钱才能生存,才不会被社会压制,才能逃脱被别人掌控的命运。于是人们不仅要求着自己,也这样要求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在这种社会意识的影响之下,避险不及,何来个人的发展?

 

生存是人的第一要务,我们的大脑如果感觉到生存危机,思想行为就会马上进行配合。所以一旦我们接收了”有钱才能在这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样的意识感觉,那么我们的思想行为自然而然地会往这个方向去靠,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就会觉得莫名地紧张,害怕,担心。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有钱才意味着生存吗?

 

那么,我们是否能象这故事里清醒的青蛙一样去想,什么才是生存?有钱和生存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按理说,与人类远古时期的环境比,现代文明下实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满足似乎是很容易的事了,但似乎这种满足的感觉并不比远古蛮荒人好到那里去,因为威胁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在以一种与时俱时的方式始终依偎着人类,它们可以不必是凶猛的野兽,不可捉摸的恶劣天气,不可控制的可怕瘟疫,而是社会权势欲望利益推动之下个人的追求无望,也就是面对社会制造的咕咚的恐惧与无力感。比如我要当个什么官,不行,这官太小,家里的地还是被强征;我要有钱,这钱太少了,连媳妇都娶不到;我得再买套学位房,要不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当人们当不了更大的官,挣不了更多的钱,住不进想要的房子等等,于是人们开始焦虑痛苦了,最后的痛苦在身体上制造的体验程度,我想和古代人相比并不会轻到哪里去。而另一方面即便当了更大的官,挣了更多的钱,住进了想要的房子,但也意味着奔波一辈子,竟然还和远古蛮荒人一样站在马斯洛需求的最低层,抬头仰望自我实现的高锋,想想也真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吗?

 

看看爱因斯坦,他的生存需要很复杂吗?他的发展是建立在财富基础上的吗?看看庄子,不做官,逍遥山水之间,梦中化蝶之乐岂能在财富的追逐中获得?再看西方哲学名家,有几个是在财富的享受中去思考人的本源?而佛陀舍弃荣华富贵于苦难的体验中开悟而成就般若大智慧福泽万代。他们为什么没有财富匮乏的危机感?而与各种社会欲望的满足带来的快乐相比,他们获得的快乐何曾低过?可见要想成就个人的发展,以个人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个人的追求就得超越社会的影响力量,也就是回过头来看看咕咚到底有多可怕。而这种超越在现时代就是认清你需要的生存条件,你想要的发展,你的生存条件和你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当你认清之后,你就不是盲目的猴子,熊,不会被莫名的咕咚追着跑,不会轻易放弃理想、迷失方向。你将坚定自己的意志,走在实现自我的路上,再不会有莫名的紧张,害怕和担心。

 

可爱的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想一想吧,不要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做一个真的自己!

 

另附其它与文章核心关联性不大的问题咕咚解析:

 

"老师,我去社团面试,那些考官一个个面无表情,这让我很紧张,以致于不能好好表达自己,我要怎么样才能不紧张?..."

—— 分析:天真的小兔子遇到了”凶恶的大老虎”的本能反应,怎么样才能逃脱咕咚追赶的命运?

 

"...不管什么事我都喜欢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是的,我不喜欢这样..."

—— 分析: 自省,反思是一种可贵的思考能力,但绝不是一种历史上趋利避害的条件反射,如同兔子听到咕咚的反应。而要跳出这种习惯性,需要青蛙的发问带来对事实的澄清。

 

"老师,我在人群中为什么不能象别人那样畅所欲言?...为什么我在熟人跟前就可以?"

"为什么我跟朋友、熟人之间没话说,反而跟陌生人有话说?"

—— 分析:这是两个相反的问题,说明了不一样的安全感要求一定来自人过去某一时刻相同场景所受到的影响不同,从而感受也不同。摆脱感受性的欺骗,同样需要人的认识力去还原事实真相。

 

“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因为大家都说我这个专业面对的工作很无聊很无趣,可是不选择这个工作,其它工作我又没专业能力...”

—— 分析:人云亦云,说明人很怕无聊无趣,因为怕所以就拒绝了进一步了解真相,一样是跟着兔子跑的小猴子。

 

“老师,我感到很自卑...因为同学们个个都有专长,而我什么都不会...”

—— 分析:可怜的孩子,这是一个比较的社会,可是应该比什么却不清楚,不清楚便比较出了咕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