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

我想通过一个实例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下面是一家长在邮件里向我们求助: 心理医生,您好:    我的儿子刘**,15岁,上初二,以前学习很好,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也非常懂事、听话,在老师和亲朋的眼里,一直是最好、最聪明的好孩子。可是最近却开始迷上电脑,整天就想玩游戏,每周都要有1—2个晚上泡网吧,有时双休日每天上网五六个小时。因迷恋网吧,他独来独往,变得孤僻少语、很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根本不想上学的事。我们好话也说了,孬话也讲了,就是不听,实在没有办法了。最近一周又没有上学,整天泡在网吧里不回家。把他从网吧拉回家之后,一气之下狠打了他一顿,打完之后还是不去学校上学,我们却束手无策,又不想听之任之。特向你们请教,我们该咋办呢?

——苦恼的家长心理医生的回复:    首先,导致这些孩子进入网络不能自拔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的性格因素,“其实,这些在网络上‘陷’得很深的孩子与其他同学相比,通常更聪明,性格更孤僻。”,大多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十分孤独。同时,对朋友和家庭冷淡,亲社会行为少,心境抑郁,缺乏现实的成就动机,欲寻求外界(网络)的认可,害怕被拒绝,自我封闭。通过对这些青少年做相应的心理评估后发现,他们的自主需要很高,成就需要和表现欲望较高,而变异需要、内省需要很低,顺从需要极低。在现实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    心理咨询师指出,“孤独,现在的孩子不是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中,学习是惟一重要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网络成瘾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家长的原因”。

“第一种是学习失败的孩子。”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种是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学习的内在动力后,无法认同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因为,即使不用学习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有些孩子仅是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遭到家长的训斥或打骂造成的逆反心理”。

“第三种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特别是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第四种是家长的态度和对网络的知识,因为家长对网络的‘一无所知’,使他们放弃了正确引导孩子的机会。”,有不少数家长或者大多数“网络成瘾”的父母根本不了解网络知识,甚至不会上网,孩子一开始上网是支持的态度,等孩子上网过度时,就一味的限制孩子上网。但是,现在很多家长自己就是个“网盲”,根本无法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孩子。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大多数的家长表示“很无奈”,因为只要孩子们伪装得比较好,父母通常根本发现不了。研究人员指出,家长有限的电脑、网络知识使他们很难真正掌握孩子们的动向。另外还有一些的家长则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因为“反正也管不了,索性就不管了”。

如何治疗网络成瘾?

对这一病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脱瘾(即药物干预),应用戒除网瘾药物,使当事人在睡眠休息过程中恢复机体的平衡系统,通过对内源性“神经递质”功能的调控,以达到大脑内的“奖赏系统”恢复平衡状态,不再沉迷于网络,实现生理脱瘾。

二是心理脱瘾,需要心理咨询师、家长、网络成瘾青少年共同配合,可以采用时间管理技术,打乱个体惯常的网络使用时间表,让其适应一种新的时间模式,从而逐步削减上网时间。    最后,家长面对孩子的网瘾,该怎样去应对呢?

我们为家长提供以下几条建议:

1、不能立即禁止孩子上网,特别是已上网成瘾的孩子;否则适得其反。

2、要了解孩子性格,对症下药。父母要减少对成瘾者的责备,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要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地点。最好不要到网吧上网,每次上网不超1至3小时,上网必须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等等。

4、自己要首先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告知和引导年幼的孩子,一定要与孩子说明不能与网上认识的人见面,网上鱼龙混杂,见面后被骗、被拐、被强奸的现象屡见不鲜。

5、家长一定要讲信用,特别是针对有过错的家长,不能紧约束自己的孩子,还要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家长与孩子一起制订合理的计划,让孩子和父母相互监督,不能够只约束孩子,放纵自己。

6、要完全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等孩子完成或达到目标时,要给与鼓励或相应的奖励,培养新的兴趣与爱好,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心理上彻底脱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