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培养是助人工作者在接受训练的过程当中,必经的学习过程。
本文将告诉你,一位美国教授如何帮助她的学生(未来的心理医生)们,培养出对年长者的同理心。本文作者目前在美国加州,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一早到学校去上课,发现教室内空无一人,只有黑板上留着一行字:大家到后院花圃集合。于是背着沉重的书包,脑中带着问号走到了院子里。
教授站在黄、蓝、粉红的三色花丛前面,向大家宣布:“今天,我们要来‘扮老’”。
啊!什么?扮老?我心里想,这要怎么扮啊?
助教玛丽莎从牛皮纸袋中拿出三件道具,一双特大号的破旧皮鞋,一包耳塞,和一副奇怪的眼镜。这眼镜就像是屏幕上演书呆子角色的人常会戴的那种,真不知道她是从哪儿弄来这些玩意儿的。
教授接下来的说明让大伙心中的疑惑沉淀了些。“今天,我们要『仿真老人经验』─让大家体会一下年老体衰的感觉是怎么样。”有些同学笑了起来,随口说:“学校里的课业压力这么重,不用年老我们就很体衰了啦。”
教授微笑了一下,表示很能体会我们课业的繁忙,又接着说:游戏方法如下:每位同学轮流戴上助教带来的这三样道具,然后从大家面前弯腰驼背地走过去便成了。
我心想,并不困难且满有趣的,便自告奋勇上前,把自己的鞋子脱掉,穿上那双特大的破皮鞋,哇塞!这双鞋实在太大了,感觉上就像在穿拖鞋一样,松垮垮的,完全绑不紧,一抬腿就快掉了。双耳一戴上耳塞,四周立刻成为一片寂静,听不清楚旁人说的话,只看到一些嘴巴在动。接下来,就更加困扰了。一戴上那副奇怪的书呆子道具眼镜,眼前视线一片迷蒙,分不清南北西东,非得靠同学搀扶,才能从定位开始走。
坦白说,这时候的心情是有点紧张的。一举步就发现那大皮鞋是令人走不快的主要因素,稍微跨大步一点就快掉了,所以只得小步慢走。加上视线模糊,只知道目标约略在前方,实在很怕不小心踢到什么东西而四脚朝天…
至于耳塞的功能也很奇妙.两只橡胶作的小耳塞,使得一路上大家在讲甚么,因为音量太小而听不清楚,让我的心中充满着困惑。更绝的是,有些同学在教授的鼓励下真入了戏,竟然不懂「敬老尊贤」,开始对我这老人家吆喝起来:
“走快点啦!别慢吞吞的!”
“喂,叫你走这边,你怎么走到那边去了!”(我老得看不清楚嘛!)
“告诉你要按时吃药,这么又忘了呢?”
“我在和你讲话有没有听见啊?”
我一紧张,回了句“有,当然有啊”,但因为戴者耳塞,回话时音量大声了点,立刻又遭到抱怨:“说话小声一点啦!你要害我耳聋是吧?”
虽然又是短短一段几公尺的路,在这种情形下走起来真是辛苦,夹杂着紧张、难过,又令人生气的情绪。心中想着:已经听不见,看不清,走不动了,还要被你们这些人嫌弃。有没有同理心啊!
同理心?突然间灵光一闪,这不就是这堂室外课的重点吗?原来教授希望,我们能体谅多数老人的虚弱和行动不便,而多给他们一些设身处地的伴贴和照顾。这课程设计可真是用心良苦!
在我之后,每位同学都逐一尝试这种“老了”的滋味。走完一趟后脱下道具,普遍都有一种返老还童的解脱感。唉,年轻真好!
放学之后,在夕阳余晖的回家路上,还是不断地在回味今天这个难得的体验。耳塞、怪眼镜和大皮鞋这三样道具还只是令人耳不聪、目不明、行动迟缓而已,若是真的年纪大了,不方便的情形恐怕不及于此,还要加上记忆力减退,可能被人家怪「老番颠」等。想到此,不禁深深同情一些老人家们的处境起来,尤其是那些因中风或生病而行动不便,需要被照顾的长者。他们的尊严,是不是常被我们这些“少年仔”的不体贴所忽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