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香烟上标明“吸烟有害健康”,一样的道理,即使有这样的标注,并没有减少吸烟人数,,当然也可以说吸烟有益健康。
因为人的行为选择,从生物本能的角度来说,都是趋利避害,只是心理层面的利和害是由产生的情绪决定的。
比如,有人抽烟就是为了缓解情绪压力,情绪压力会伤害身体,吸烟也会伤害身体,两害相权取其轻。有人吸烟是和家长对抗,报复的快乐。家长说要爱惜身体,孩子偏偏通过吸烟来伤害身体,等于想起家长对待自己的态度带来的情绪伤害大于吸烟带来的伤害。还有说为了满足好奇心,你越注明吸烟有害健康,他越想了解一下究竟是怎样伤害身体的。就像我们农村人说的,不抽才咳嗽,越抽越不咳嗽。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当然还有人吸烟是为了社交的需要,我们年轻的时候,出门办事兜里总要放上一包好烟,求人办事,总要递上一支烟,或者把一包烟都塞给对方。年轻时,不会吸烟还会被人嘲笑,没有男子汉气概,等等,无论你怎么强调吸烟有害健康,搞一些很恶心的图片让人看,也阻止不了烟民吸烟的热情。另外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吸烟也可以刺激消费,带来税收,安排就业。这些都对人们有利的。趋利避害,权衡利弊,都是人类行为的基本驱动力。
同样的,我说心理学有害健康,肯定也阻止不了大家学习心理学的热情,人们依然会使用心理学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恼。
可是,对于心来说,本来就不会生病,正如慧能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心不会生病呢?五祖大弟子神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里的拂拭,我理解的就是通过思考,让每一个带有情绪的想法恢复自由,而这些带有情绪的不自由想法就是尘埃,心如明镜台,身是菩提树。情绪只是一种信号,情绪的出现,说明心上有了尘埃。
这是佛家一个“有与无”的故事,神秀大师心中“有”,因此生活中要小心检点,不断修持,以防恶业尘埃沾污心性。所以说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大师心中“无”,指一切万物本来无染无净,空无所有,主张“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所以他能说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虽然不识字,但是见识高明。
佛法解决人类烦恼的三步:
一是放下执着,也就是执念,执着的想法;为什么会形成执念,从心理层面的趋利避害的选择来解释,就是对兴奋的情绪体验的追逐和抑制的情绪体验的回避,结果就是形成了执念。
二是放下分别;分别就是指分别心,本来是心如明镜,为什么会出现分别心,就是有了情绪反应,客观实际映照在心上,有了主观的情绪反应,也就唤醒激活了带有情绪的不自由想法。本来获取想法的目的是为了分辨这个世界,但现在有了分别心。
三是放下妄想;这里妄想指的是起心动念,也就是没有任何想法,那就是空,佛的境界。所以通过佛法已经很好解释了人类烦恼,痛苦的由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就是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获得的想法有可能产生分别心,像尘埃一样遮蔽本心。
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就是被私欲遮蔽了本心。他的心学思想总结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这里的心就是本心,理就是自然规律,天道。良知就是评判人间善恶的标准。最后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人类从动物的本能反应进化到了人类的自由意志的选择。也就是通过人类大脑的工作,构建了人类独有的自由独立的精神世界,从动物的本能选择中脱离出来。有了人类高尚的精神情操和丰富的人类文明。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严格意义上来说,心理疾病也就是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表现而已,要算也是一种生理问题。就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没有被完全使用导致出现的症状,但是人们不明白这个理,不会使用本心疗法来治疗心理疾病,消除心理疾病带来的症状,所以选择心理学,甚至药物来治疗心理疾病的症状。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一个人都真正学会了理性思考,就不存在心理疾病的说法了,哪里还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呢?药物治疗心理疾病有副作用,难道心理学治疗心理疾病没有副作用吗?
我认为不但有,还更严重,成本高,就像吸食鸦片一样,还让人上瘾,甚至会让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人趋利避害的选择。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人们放松警惕,最后大大缩短人们的寿命。
其实你需要的这些好处根本就不需要心理学的帮助,一个人只要真正学会理性思考,回归本心,不忘初心,这些利益是本来就存在的。我从小就只有朋友没有敌人,远离伤害自己的人就可以了,朋友之间合作共赢,人际关系和谐。至于人的发展就是为了实现价值,只是每一个人选择的价值观不一样而已。
心理学精神病学那么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心理精神疾病好像成了不治之症,治疗成了慢性病,其中有没有心理学的功劳呢?如果大家都明白情绪只是一种信号,是没有学会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心灵不自由的表现,有了情绪及时正确处理,而不是通过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改变认知来解决情绪问题,那些轻度心理疾病是不是就不会转化重度心理疾病呢?重度心理疾病还是采取本心疗法,用给心灵做减法的方法,一个一个减去内心世界那些带有情绪的不自由想法,让想法恢复自由,而不是用药物加认知行为疗法去消除症状,是不是会少很多慢性疾病?人们的总体健康水平会明显提高呢?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理想。就像慧能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让身体真正健康,而不是把尘埃掩盖压抑起来。时时勤拂拭,就是告诉你每当情绪来临时,你就知道有尘埃落在你的心上,你该反思,真正除去这个尘埃。一次情绪出现,你胡乱处理,最终养成胡乱处理情绪的习惯,而心理学就是满足了你胡乱处理情绪的习惯。当心上落满尘埃,病入膏肓的时候,就只能求助于生理医生,现在已经用手术治疗来治疗强迫症等被称之为精神癌症等心理疾病。重度抑郁症也被建议手术治疗。这么严重的心理疾病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呢?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就应该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怎么拂拭,就是发挥情绪的信号作用,通过反思,真正的独立思考,让想法恢复自由。
本心疗法的观点是,情绪只是一种信号,是没有学会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心灵不自由的表现。而心理学就是来解决情绪问题,忽略了情绪的信号作用,没有充分认识情绪产生的意义,而只是看中了情绪带来身体和行为影响,结果把情绪消除之后是后患无穷。
那么为什么心理学也会有害健康呢?就是因为心理学学得太好,太会处理情绪了,把带有情绪的不自由想法快速隐藏起来,其实这些带有情绪的不自由想法就犹如心理病毒一样存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时刻刻都在破坏自己的身体健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怕就怕到了病入膏肓,覆水难收到时候,你还在念念叨叨心理学的好处,感谢心理学让你少活很多年。
我自己还是要感谢心理学对我的帮助,没有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也就没有本心疗法,本心疗法应该是心理学基本理论的高度融合。而且我曾经对心理学非常有兴趣,为了满足自己这方面的好奇心,投入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可能我的性格追求完美,希望心理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爱之深,才有这么苛刻的要求。

1,纯粹的大脑潜能开发,没有任何副作用,治标治本;
2,见效快,一般6到10个小时可以达成目标;
3,适应症广泛,特别有效于强迫症,抑郁症。
注意事项:
1,需要来访者本人或其家属的主动配合;
2,个体必须付出努力来提高自己的领悟力和表达能力。
接触了的人都相信
这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本土疗法

联系我们
电话:020-83701736,020-83644639
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113号白云大厦15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