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心理咨询治疗:美国和中国对比

美国是心理学的王国,全世界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心理学家在美国,而美国的心理学家中,大概有三分之二是临床心理学家,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患有心理问题的民众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尽管现代心理学发源于欧洲,而最早的心理治疗大师大多也是来自欧洲,目前,欧洲心理学的影响和美国心理学相比就大大地相形见拙了。有人认为,经济水平决定民众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态度。这未必是个成正比的关系。欧洲的经济水平和美国差不多,但欧洲人看心理医生的比例就远小于美国;日本人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态度比较消极。
其实,美国人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态度也不是天生开放的。五六十年代以前,心理治疗是精神科医生的专属权,只有精神科医学博士才有资格做心理医生。当年有一位佛洛伊德的亲传弟子来到美国,因为他的学位是哲学博士而无法在美国开业。这种由精神科医生独霸天下的局面在六十年代被著名精神科医生沙兹博士领导的反精神病运动打破。沙兹博士革命到家,把精神病这个概念彻底否定,他认为精神病根本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心理问题,精神病完全不需要吃药。所谓的抗精神病药在他的眼里和毒品没有什么两样。沙兹博士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用心理治疗解决。在精神病学界,沙兹博士好比一个叛徒,他笑道,作为美国最为有名的精神病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在精神病学的教科书上却找不到。精神病学界还有一个著名的叛徒,格拉瑟博士,他在六十年代创立了现实疗法,他把精神病人当普通人看待,教他们社会技能,大批的长期住院病人因为他的现实疗法而离开常年监禁的医院。最近他又创立了选择疗法,作为新版的现实疗法,教导民众选择积极正向的生活形态。
作为自然疗法的王国,中国古代对精神病的治疗采用草药、针灸、和宗教驱魔法,普通的心理问题则主要通过求神、拜佛、参禅的方式来解决。这些方法,其实包含了很多心身相关的心理学思想。随着西医的全面进入,中国医学界对精神心理问题的态度基本上跟在西方医学界的后面。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问题被作为政-治思想问题来对待,而精神病则用西方的医院药物监禁法来治疗。结果民众的精神心理问题被断裂成两截,严重的精神病成为羞耻的代名词,而心理问题则被认为是一种道德问题而被广泛压抑。
近年来,中国人对心理问题的态度有急剧的转变,这里面就有美国文化的影响。看心理医生在中国就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时尚”,而因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高收费,看心理医生也带有了某种“贵族服务”的意味(指商业性的心理咨询,并非公立医院的心理门诊)。这好像是两极震荡,从完全回避心理治疗到把心理治疗变成一种时尚。其实在美国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两极震荡。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格式塔疗法,一种带有东方禅味和西方开放精神的心理疗法。据说那时参加格式塔疗法和听摇滚音乐会一样时尚。六七十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强调恢复人性的尊严,以区别于精神分析将人性动物本能化和行为疗法把人性机械化。但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发展到后期,尴尬地发现人性如果完全随其自然,里面流淌出来的东西并非那么纯洁正向的。虽然美国的心理治疗流派五花八门,但最为常用的还是那个简单的“谈话疗法”。大多数心理医生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简单和流水作业的形式,其实大多采用以谈话为主的认知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
目前,美国的心理治疗主要通过两种付费形式,医疗保险和私人付费,医疗保险的45分钟付费从35美元到120美元不等。私人付费一般在100美元到200美元之间。即使很著名的心理学家,也就200美元左右。美国发给赤贫阶层的公费医疗卡也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因此在美国住在收容所的无业游民也同样可以享受心理治疗的待遇。在美国,心理治疗已作为一种基本服务项目纳入民众的医疗保健体系。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灾难事件,美国紧急救难总署通常会提供巨额资金召集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为民众提供免费心理服务。比如911恐怖袭击以后,连续三年有数亿美金的心理服务专款投入纽约地区。
相比之下,中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混乱情形在所难免,但只要坚持开放积极的态度,中国的心理治疗终有一天会象美国这样成为人人可以享受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