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我想要解救逐渐被绵羊化的你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慧苑心理

下周一就是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啦,作为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的大宝宝90后,当然很想要收礼物啦!

不过今天珍妮要给大家送上一份可以一起深思讨论的礼物哦!

看视频

视频名称:《Alike》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这是一部来自西班牙的育儿动画短片,荣获了64项大奖,包括了奥斯卡最佳短片。

当初是在偶然的机遇下刷到这部短片的,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内心被触碰到了,后来隔了一段时间又刷到了它,便勾起了珍妮的思考。

童心

1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珍妮一直在儿童教育行业里摸爬滚打,虽说是今年的疫情让我重回心理咨询行业,但是用心理学去理解儿童教育,真的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在我接触到的儿童教育行业中,有些是有一套先进的教育模式,也比较贴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而这些模式都很注重一个关键点:童心

她们会以儿童为中心出发,去设计很多贴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特点的游戏,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所以这些模式都算得上是比较成功,也比较多人去认可的。

但,我还是看到还有很多在做儿童教育的地方或老师,她们秉承的观念依然是生搬硬套地学知识。

她们往往还像以前的教育方式一样,让孩子死记硬背,要孩子严格遵守不适当的规则,就像是要复制一样的、她们称之为“优秀”的人。

这些孩子,失去的正是他们最重要的东西——童心。

他们就像短片里的小孩一样,有无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每次表达出来的时候却都被一一地忽视、驳回、责怪。久而久之,他们不愿再和权威继续对抗,也失去了维持童真的动力,变得千篇一律……

同化

2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同化与顺应”。这是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从生物学移植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的概念。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力量的变化。顺应则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主体适应环境。

这个概念除了适用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之外,也同时适用于心理活动对周围环境的适应。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人类对他所在环境的心理适应过程。

就像短片中的父亲一样,他每天都处于相同的环境:在做相同的事情,周围的人和事每天都是重复和循环的,同时他也需要去适应这种环境,所以他每天都会变成和别人一样的灰色。

对成年人的威力如此,对于孩子来说,同化的力量更是巨大。短片中的孩子,到后来颜色也开始慢慢变浅,他的行为也开始变得重复。

这其实也提醒着我们,我们给孩子的环境是怎样的,孩子也会相应地变成怎样的人。就像钢琴家给孩子提供好的音乐环境,那他长大也一定会是个爱音乐的人,甚至是出色的音乐家。

童真

3

随着近年来家长们的文化水平逐步提升,我们开始更加重视儿童的教育,也开始重新审视“童真”这个词语。

于是乎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童真”,鼓励成年人依然保持一定的“童心”。

其实在心理学里,我们一向鼓励人们去了解自己内心的小孩,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拥抱他和理解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是为了促使心灵的成长,并能更好地处理我们所正在经历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我们更是要关注到心灵里那块放置“童真”的地方。那个地方就像短片中那片草坪一样是个美好的存在,我们不仅要守护好那个地方,更要从那个地方当中获取成长的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送你们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吗?想和我有更多的讨论,欢迎留言哦!  陈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