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霞 7岁女孩 一年级
母亲代述:
“今年小霞入小学一年级,表现胆小,不合群。上课不敢发言而有言。如果老师 要求她发言,则表现很勉强。上个月,有一次在学校感到身体不适,但不敢告诉老师;最后实在忍不住,呕吐在教室地上。老师帮助她清扫完脏物后,通知家长将小霞接回家。之后,小霞变得特别担心、害怕,反复要家长去向老师解释:‘自已呕吐不是故意的!’担心自己去学校会再发生类似事情而不敢去学校。”
成长经历:
由于小霞的父亲是独生子,小霞出生后就变成两方老人家特别关注的宝贝。事实上,母亲休完产假后,就特别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以便继续留在家里专门照顾小霞。小霞就如此在父母及双方祖父母六个长辈的关爱环境里长大。
小霞到了三岁时,曾被送幼儿园,因不习惯幼儿园的环境而哭闹,让母亲心疼不已,即接回家中。结果,以后三年期间,去去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去幼儿园的时间累计不足三个月。平时在家中由母亲和(外)祖父母们联合亲自照顾。因为是很重要的孩子,外出游戏均由母亲或祖父母陪同,从不让小霞单独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他们总担心小霞在游戏中受到意外伤害,或被同伴欺负,总要看着、保护着,并经常给小霞很多叮嘱。
咨询师的分析:
虽然父母或老人家对小孩喜爱与关照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这只是在婴儿早期阶段的事。一到了婴儿后期,特别是到了2、3岁的幼儿期,孩子所需要的,除了被养育者继续养育保护以外,开始需要有机会学习自我的独立,练习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并能跟别的小孩有社会化的交往与经验,以便准备进入儿童期,能适应家庭外面的环境。假如婴儿被养育者过分的保护,到了儿童阶段,或少年阶段,其适应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因此需要及早施与适当的养育。
事实上,小孩在游戏中受到点意外伤害,或跟朋友发生争执,甚至偶尔遭受同伴的欺负,并不是“不好”的事,是发展上需要去面对与经历的小创伤与应激;经由这样的日常应激,一个人才能学习如何去应付困难,变得更坚强。否则,就会变成是温室里长大的植物,一旦搬到外面的环境,就不容易适应。另外,父亲与母亲之间没有发挥夫妻相补、平衡的作用,对养育子女的方式有个妥协与纠正。
咨询方案:
向父母解释说明小孩心理发展的原理及各个阶段所需完成的课题。指出小霞在幼儿及孩童期接受社会化的经验缺少,即多受保护而少与同龄儿童们接触,影响个性的发展,并且发生对外环境的适应欠佳,包括跟老师的接触与应对。因此,要准备家长发费二、三年的工夫去逐步补尝,让小孩能养成自动自发,逐渐变成有信心的少年。至于祖父母如何跟孙子来往,母亲如何保护与关注自己女儿的内心,理由如何,也都是咨询的课题,值得去探讨与讨论。跟小霞直接的辅导,就要帮她练习能与大人能较自在的来往,减少害羞、胆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