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改善失眠靠自己

不少失眠者初诊时,大多都抱怨周围的吵闹声、噪声等外界原因使自己失眠。其实这些失眠者即使到远离闹市的深山老林,或寂静的寺庙里,他们依然睡不着。因为大多失眠并非外因所致,而是内心的不安与躁动引起。例如内在的冲突、烦恼、忧郁和家庭、人际的矛盾等,致使他们在睡眠时思绪万千,杂念丛生,剪不断理还乱,因而难以入睡。如果把失眠仅仅归为外界影响所造成,失眠就难纠正,因为找错了原因,就更谈不上对因治疗了。而不愿寻找自身原因则正是长期失眠者的误区之一。由于回避了失眠真正原因,单纯服安眠药不能解除自身的心理问题,因此导致长期失眠。

失眠是一种主观症状,患者本身很难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很多睡眠实验研究证实,人们对自己失眠严重程度的估计往往过高,失眠者可能夸大了症状的严重性。临床观察也证明,失眠者(尤其是长期失眠者)的主诉常常是不可靠的。很多学者对失眠的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失眠者对自己失眠潜伏期评估过长,而对实际睡眠时间评估过短。实验测试时,失眠病人对有关睡眠参数的自述与客观的记录也不相符。如美国Sanford大学睡眠门诊发现:122名诉述长期失眠的病人在未用药的情况下,由实验记录提示的睡眠情况与他们自己诉述的情况比较,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入睡时间都估计偏低,而对未睡着的时间估计过多,夜间醒来的次数比他们自身报告的次数要少。也就是说,失眠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夸大症状,例如患者对医生述说他上床1小时后才能睡着,而脑电图记录却提示他20分钟就已经入睡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夸大的现象呢?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失眠者的个性心理弱点所导致的。据研究,失眠的体验主要与情绪和性格有关。经常失眠者大多伴有“神经质”的个性特点和紧张焦虑情绪,严重的失眠者甚至同时伴有某种程度的疑病倾向,他们往往神经过敏,过分关注症状,只要身体出现细微变化就草木皆兵,因此不由自主地夸大了症状。疑病症是一种在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神经症,严重的可能引起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疑病症患者过分关注自身健康,怀疑身体某部或某一类器官有异常,或尽管临床检查无客观证据,但患者自己认为患了某种疾病,同时伴有焦虑不安,并可以出现失眠症状。

因此,失眠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而更多地反映出个人的心理性问题,且这类病人又往往想回避自身心理问题,因而导致久治不愈。但心理个性问题毕竟客观存在,你躲得了一时,却躲不了一世,回避不是良策。因此失眠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也需要心理和行为治疗。由于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影响了睡眠,解铃还需系铃人,故改善失眠主要还得靠自己。当然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失眠,最好是去医院请专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