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暴力教育易造就问题少年

最近,媒体不断把目光聚焦在对孩子“暴力教育”引发的恶性事件上,先是一位家长因为孩子沉迷上网不能自拔,就把孩子吊起来示众。时隔不久又有一位老师因为学生不是很听话,在盛怒下拿削铅笔的小刀划伤孩子的手掌。而这种“暴力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使孩子改正错误。心理专家认为:暴力伤害只会让孩子形成冷漠、仇视、对抗的怪异性格。对于孩子在成长中会犯的一些错误,家长和老师应该学会“预防”和冷处理,否则孩子早晚有一天会与自己成为路人。
“无计可施”的家长越来越多
北京某医院心理门诊的李大夫介绍,门诊里有不少家长表示,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已经无计可施,来看心理门诊已是非常急迫了。“医生,有没有什么药可以给孩子吃吃?”其实家长的这些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养成的,心理医生对于这样着急的父母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办法,即使把孩子带到心理门诊也只能先用一些药把孩子的情绪控制一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很多孩子的异常反应或者不服管教都是从小娇生惯养、对孩子过度迁就和溺爱造成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遇到孩子的过激反应就束手无策。
很多家长对网络非常痛恨,觉得就是这个东西让孩子变了。网络对孩子的吸引是非常强的,因为它是一种言语和图像的刺激诱惑,缺乏辨别力的孩子很容易成瘾,即使在医院里和医生谈得很好,回家之后也只能保持短短的一小段时间,难有持续性。家长苦口婆心不能奏效,扯掉电源插头只能让孩子暴躁,最后容易演变成暴力的伤害。
家长应该学会如何管理孩子,从孩子开始懂事起,家长就不应该太迁就孩子,对他们的要求全部满足只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很容易得到,家长在溺爱下变得没有原则。家长更不能先是放任,等意识到孩子的毛病后又严管,甚至打孩子,这样只会有反效果。
“隐性压力”下孩子会寻找其他发泄方式
社会竞争的压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在孩子们精神上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包袱,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书包太重、作业太多这些能够明显衡量的学习负担带来的压力称为“显性压力”的话,那么,在“显性压力”相对减轻的背景下,最容易为人忽视的“隐性压力”就一下子突显出来。
由于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对子女普遍存在三“高”现象:即高关心,一个孩子多个人关心;高期望,望子女成龙成凤;高投入。结果家长给孩子不断“加码”,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孩子承受着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压力,又没有办法和家长、学校等方面直接沟通,使孩子根本就快乐不起来。所以他们有的会寻求其他的方式发泄,比如在网上和别人倾诉、玩游戏等来舒缓情绪,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弱,成瘾的例子层出不穷。尽管某些青少年因为沉迷于上网而会影响学业、受色情和暴力游戏影响而走上歧途等,但家长如果因为“过度保护”而阻止孩子上网,反而会造成孩子更加叛逆。
体罚只会适得其反
精神病学专家认为,体罚对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不可小看。家长和老师都是成年人,在体力上占绝对优势,孩子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大人随手的一巴掌或者一拳头,对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另外,家长和老师由于平时就具有的巨大心理优势使孩子受到侮辱和伤害后,心理伤害基本上没有可能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调解等途径得到释放,而是全部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一般具有两种走向:一种是演变为由内向外的复仇冲动,包括对施暴者个人或对整个社会的仇视;另一种是对自我心理和身体的巨大摧残,造成各种各样的精神病和心理障碍。
加拿大学者曾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被体罚的儿童在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概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美国的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也发现,体罚可能产生10种不良行为,如易进攻、反社会和成年后对子女及配偶滥用暴力等。
体罚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虽然在有些时候它可以纠正孩子的某些不良做法,但是因为体罚不能教会孩子辨别对错,所以变成了当父母在场时孩子循规蹈矩,可当孩子确信能够逃过惩罚时还是会肆意妄为。另外,它有可能使孩子成人后有进攻甚至施虐倾向。一些家长和老师还总是抱有“棍棒下出孝子”的老想法,但体罚对孩子伤害很大,他们会感到耻辱,有的会因此自卑,还有一些变得有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往西,更容易走上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