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本心疗法的现实作用4—寻找《悲惨世界》的出路

       
1、何为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一部世界知名长篇小说,后来被改编为音乐剧、电影、电视剧等。文章法文题目为“ Les Misérables”,其意为“小人物”或“悲惨之人”、“可怜之人”。当知道这个意思的时候,似乎就更能容易理解整个故事,但是再看中文翻译的名字的时候,似乎也不差,因为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悲惨世界》正是作者凝炼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物的悲剧经历、内心苦痛而成。
        看完这部作品,我内心翻江倒海、思绪万千,最核心的疑问在于:整部作品让人感觉满目苍夷,几乎每个角色都在饱受磨难、伤痕累累,然而这些“悲惨之人”到底为什么会掉入悲惨的深渊,受到痛苦的折磨呢?
        2、主角之悲
        先保留这个疑问,咱们可以分析一下本作品的两个主角。无论大家看的是小说还是电影,肯定会对以下两个人物的表现印象最深刻:逃犯冉·阿让和“警犬”沙威。
        大家可以看看本文一开始的海报,恰巧这两位主角都是在眉头紧锁的,乍一开似乎一个是为了伸张正义、一个是为了坚守高尚的情操。即使有上述成分,他们的眼睛里也带着浓重的自我怀疑和哀伤!而故事里他们俩都是非正常死亡,冉·阿让死于自责悔恨,沙威更是精神崩溃、自杀身亡!
        按现在的话说,他们死于精神疾病!
        是什么东西逼死他们呢?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格形成和生活背景:
        沙威
        沙威,自以为代表正义的、有点偏执“鹰犬”警长,到最后却发现自己一直苦苦追逐的穷凶极恶之徒其实是一个圣人!
        沙威出生于贫民窟,却把当时法国践踏民众权利的法律作为自己的信仰,因为他是警长,誓死效忠“正义”、捍卫法律是他的职责。但是他只知道“窃钩者诛”,却没看到“窃国者诸侯”。当他一次一次被冉·阿让的善举震撼,直至自己也被他救起的时候,沙威内心痛苦万分,他选择自杀,自杀的原因,不是因为耻辱,而是因为世界观的轰然崩塌,他至死都不愿意承认:
        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行走在绝壁边缘,仰望无尽虚空,前方的生命已经无路可去,信仰的困惑亦无法可解,唯有纵身一跃!
        冉·阿让
        年轻勤劳的冉·阿让找不到工作在难忍的饥饿驱使下,打碎了商店的一块玻璃,拿了一块面包而前后被判了十九年徒刑。出狱后,为了报复,在晚上想打死好心收留他的善良的神父。但老人待人真诚,酣然睡在一个苦役犯旁边的卓绝胸怀,深深地震撼了冉·阿让,使他握着铁钎的手慢慢地放了下来。于是他偷走了银器逃出了神父家。当冉·阿让被抓住时,神父并没有指证他,反而又把两支银烛台给了冉·阿让,并对他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做一个诚实的人用的。”正是这句话和神父的所做所为唤醒了冉·阿让的良心。他决定遵守自己的诺言,做一个诚实、正直、仁慈博爱的人。
        后来他改名换姓,在一个城市里搞了一项玻璃工艺改革,发了财,做了市长,在那里济穷救苦,大做好事。当他得知芳汀的悲惨遭遇时,决定帮助她,接回她的女儿珂赛特。但芳汀未看到她的女儿就死去了。而冉·阿让也为了救出冤枉的人,在法庭上自首自己是真正的苦役犯冉·阿让。于是又被抓走做苦役。但为了履行对芳汀的诺言,在苦役中,他奋不顾身地从战船上空抢救了帆工,然后机智地逃走。到外地把芳汀的女儿珂赛特从刻薄奸诈的夫妇那里带走,并隐居在了修道院。八年了,冉·阿让和珂赛特安稳的生活在一起。
        冉·阿让为了让珂赛特得到日后的幸福,设法成全了珂赛特和上流社会贵族马吕斯的婚姻,并向马吕斯表白了自己曾是苦役犯。不料遭到马吕斯的鄙视,拒绝他再和珂赛特见面。当马吕斯得知冉·阿让就是自己到处寻找的救命恩人,即是眼前的冉·阿让,他这才悔恨交加,立即带着珂赛特去看望老人。但是冉·阿让至死都没有摆脱对自己曾犯下“错误”的悔恨、同时情感上也受到打击,这时已处于弥留之际,老人向情侣作了临终的嘱咐,便惨然离开了人间。
        无论是“圣人”冉·阿让还是坏人沙威,都因为各自的心理原因,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然而,在我们的心目中不应该都是好人有好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好人应该长命百岁、百毒不侵,坏人就应该畏畏缩缩、苟且生存的吗?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受苦受难?
        我想这就是《悲惨世界》的伟大之处,它不仅启发了我们对于当时社会物质发展与人类欲望的思考,更是引导了各个时代的人们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精神生活的探讨——生命为什么而挣扎?
        3、悲惨之因与本心疗法
        对啊,生命为什么而挣扎?
        如果冉·阿让和沙威坐在我面前,我会向他们提问:
        对于沙威的提问
        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因为冉·阿让的行为挑战了你的道德底线,让你开始反思自己的做人原则?——那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法律呢?法律原来不是为了维护正义而存在?——陷入了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之中?——如果逮捕冉·阿让,这是符合法律的,但是这是不正义的;放走他,自己又触犯了法律。按照这种逻辑,怎么做都是错?
        由于内心矛盾引发的自我否定,必然以死亡终结自己犯下的错误,保全自己作为一个维护“正义”和法律的警察形象?
       【本心疗法】“道德底线”、“做人原则”、“法律”、“正义”等等这些词汇、概念都是人类社会的行政准则或指引,它们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可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我们可以选择遵守这些准则,也可以不遵守这些准则。
        就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例:
        有一天,两个和尚结伴从一座庙走到另一座庙去。走到半路,突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上没有桥,水并不太深,他们决定涉水而过。
        正在这时,一位美貌的妇人也来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可是又怕河水把她冲走。
        第一个和尚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地送到了对岸。第二个和尚跟在后面也顺利地过了河。
        两个和尚默不作声地继续赶路。
        又走了好几里路,第二个和尚终于憋不住了,对第一个和尚说:“师兄,师傅教导我们,和尚绝是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破戒背着那个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说:“这个女施主我早已经放下,而你仍旧放在心里,不知道是你破戒还是我破戒?”
        这个故事里面的第一个和尚的处世态度是较为坦然的,而第二个和尚则似乎在思想上有了烦恼(他的情况和沙威很相似)。佛教固然有各种各样的戒律,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是其核心教义。如果不帮助别人就属于“不行善”,小善且不施,何谈信仰;而帮助别人就属于“近色”,丢失了做和尚的原则,两者似乎都不对?
        这里要说明的是,作为心灵自由的人,不管是否遵守了社会准则,是否得到了正面的回报,他都不会因此产生任何情绪——开心,伤心,焦虑,恐惧等等。因此,无论是帮助妇女过河也好,不帮助也好,小和尚的心情都不应该收到影响,更不需要像沙威一样“一死以谢天下”。
        即便被寺庙主持知道了,受到了惩戒,那也只能说主持不认同他们这次行为,有可能让他们受到肉体上的惩罚,他以后碰到同样的情况为了不挨打,就不背妇人过河了而已。在处理这个事情上,小和尚的精神层面更多处于疑虑、责问、恐惧的状态,表明他还是处于较为不自由的心理状态,从佛学角度他的心没能达到“空”、“无”的境界,修为也还待长进。
        对于冉·阿让的提问
        1、为什么要产生悔恨的情绪?——为妹妹饥饿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而触犯了法律?
       【本心疗法】用本心理论来分析冉·阿让的“悲惨”状况,就比较容易解释并对他进行疏导了。对于心灵自由的人来说,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相分离,饿是物质世界的问题,是身体上的自然反应,而心灵世界可以选择找食物吃也可以选择不吃,不吃就等着平静的饿死,很坦然;选择吃能够延续生命,就想办法,如果实在没办法砸坏了商店的玻璃偷了面包,那就接受当时社会法律的惩罚,做苦役,也无怨无悔。
        悔恨的情绪从何而来?触犯了法律就是不对的?就需要自责悔恨?每个人都会这样吗,不一定吧?
        当然法国大革命前夕政府腐败,法律过于严苛,但这是社会问题,受苦的最多是你的身体,跟内心世界没关系,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开心,可以伤心,可以平静。举个反例,有些犯罪分子即便触犯了法律也不会影响心情:2010年吉林省农安县有两个杀人犯被叛死刑,枪决前夕,一个酣然入睡,一个却不停的在害怕、忏悔。清末戊戌变法失败,革命先驱(在清皇朝眼里就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叛国者”)谭嗣同毅然就义,年仅三十三岁,发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志,临死前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同样是犯了罪触犯了法律,有的人就可以选择不悔恨!
        2、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卑贱?为什么你会害怕被马吕斯误会?——因为自己做过苦役犯,而马吕斯是天生的上流人士?
       【本心疗法】卑贱是这个社会给予你的评价,因为你犯过偷盗罪、做过19年的苦役犯,这就像物质世界赋予了你一个标签。然而是你为什么会受到痛苦的折磨?
        本心思想认为:每个人做出的行为都在满足内心欲望。因此可知,你的经历、感受和受过的教育让你需要有一颗“羞耻心”,让你自觉地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做别人认为“高尚”的事业,才能反过来满足自己“尊严”。从这可以看出,卑贱与尊严是对孪生兄弟,镜子的两端,你执着地想不卑贱、要做个“高尚”的人,其实就是为了要尊严,要面子,让大家拥护你、爱戴你,像自己尊敬救命恩人——教父一样。
        现在问题就在于当你得不到这些尊严的时候,你就会羞愧、自责,自己内心强烈的冲突,折磨自己!这就是痛苦之源,造成你悲惨结局的原因。
        然而尊严是别人给的、社会评价的,当你发家致富,青云直上时意气风发,所有受你恩惠的人都会崇敬你、仰望你、尊重你,你有了尊严,很舒心、很开心;当你被带上手铐,重回苦役监牢,被人揭发以往的“丑行”,所有人都会怀疑你、甚至鄙夷你、唾弃你,你没了尊严,而有了卑贱感,而羞耻心不断地折磨你,直至死亡!
        我就又想问了:你要尊严干嘛呢?命都不要了,尊严有啥用呢?而且尊严是别人给的,说不给就没了,那你就痛苦,埋头痛哭去?
        而本心思想告诉我们:痛苦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环境无关。怎么理解呢?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然而当他将内心世界与物质世界搅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紧张情绪,比如羞耻感、焦虑、痛苦、抑郁等。对于心灵自由的人说,别人不尊重你、误会你、鄙视你,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我仍然可以选择平静接受或理性行为。
         比如:由于你做过苦役犯,马吕斯对你产生误会。你完全可以采取行为去化解这个误会,去解释,你为什么做苦役,之后怎么发的家,在革命时期怎么救的人,救了多少人,来表明自己不是他所想的那种低贱的人,反而,你的品质很高尚、很伟大。同时,你也可以选择平静接受这个现实,别人的眼光和行为既然自己无法控制,那就是别人的事,自己坦然接受,被鄙视又不是活不下去了,有些人甚至在被侮辱、嘲笑下更为强大。例如:前几年被很多网友还恶讽、讥笑的“凤姐”已经从一个普通的超市营业员变成大众明星,如今已经发家致富,甚至拿到美国绿卡了!而不是选择闷在心里,自己生自己的气,相当于自虐身亡!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苦难的根源不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如何恶劣,也不在于人世间的人情冷暖,而是源于自己的一颗柔弱的心。无论我们的社会处于怎么样的形态,无论我们从小被灌输了怎样的思想,无论我们各自拥有多么迥异的经历,让一切从“心”开始,学会思考,理性思考,“悲惨世界”就不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本心疗法的现实应用系列篇1:抑郁症的科学治疗
本心疗法的现实应用系列篇2:热议电影《地心引力》
本心疗法的现实应用系列篇3:你确定想成为乔布斯吗
本心疗法的现实应用系列篇4:寻找《悲惨世界》的出路
本心疗法的现实应用系列篇5:盘点那些患上心理疾病的巨星们
本心疗法的现实应用系列篇6:抑郁症离我们很近
本心疗法的现实应用系列篇7:心理养生
本心疗法的现实应用系列篇8:小谈丁俊晖输球



广州市慧苑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预约电话:020-62728787      13711628805
官方网站:http://www.huiyn.com
微博:http://t.qq.com/zhanggonghe6969/
公共平台微信号:huiyn-020-62728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