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看来,人若患了疾病,就应该想方设法治疗它,战胜它,这也许对很多躯体疾病有意义,但对有些精神心理疾病,这样做就不大合适。我们对这些精神心理疾病,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指导病人内心放松,对其症状不加以注意,持“听之任之、顺其自然”的态度,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治愈的心理案例之中,有一位经常出远洋的中年男性病人。
来诊前三个月他出海回家,心情不好,常胡思乱想。二个月来在脑海里经常出现妻子与他的同事发生性关系的画面,且无法控制,因而感到害怕,发抖,头晕,胸闷气短,周身无力,坐立不安,易激动,难入睡,早醒并伴有恐惧感,精力下降。不敢面对此同事,有强烈的负罪感。病人自幼身高力大,易冲动,性情爆躁,思想极端,哥们义气重。十年前参加工作,有较大改变,能遵守纪律,工作勤恳,自觉稍有压抑。三年前结婚,夫妻关系良好,九个月前妻子因怀孕休假前往患者处探亲,住了半年,三个月前回家待产。病人婚前及婚后分居期均有自慰行为,每周2-3次。二月前患者与同事夜间出外娱乐迟归,受到批评。同事为开脱自己将责任推给患者,使患者认为对方是故意和自己做对,怀恨在心但并未表现出来。一次在自慰过程中,患者回忆其与妻子过性生活时的细节以增强快感,突然间画面中的患者被同事所替代,感到愤怒和恐惧,于是停止。此后一遇见同事或有性冲动时即想起此画面,且无法控制,非常害怕,发展到无缘无故经常性地想起此画面,并引发强烈的躯体症状(胸闷、心悸、头昏),从而不敢面对同事及自慰。同时病人清楚知道画面中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由此又对同事有愧疚之心。病人有犯罪感,觉得周围的人尤其是领导对自己有看法,整天生活在恐怖焦虑之中,痛苦不堪,而前来求治。
对本案例病人进行SCL—90量表测试,表明病人与强迫观念相关的题的得分明显增高;
对病人进行DSQ防御机制问卷测试,表明患者在升华 、假利他性 、期望 、否认 、理想化等因子上得分较高。病人属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文饰、投射倾向。病人升华因子得分较高,表明病人防御机制的成熟性高,但此因子所涉及的三个问题均与工作相关,在海上工作涉及面狭窄,依据病人当时的情况,推断为具有一定的逃避型心理防御倾向。
他的心理障碍诊断为强迫症,伴发焦虑。需要心理治疗。
依据他的症状(以强迫观念为主),我们决定采用森田疗法进行治疗。森田疗法是1920年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教授创立的,在我国是众所周知的独特的心理疗法。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存在一种类似屈肌和伸肌的拮抗作用。比如屈肌收缩伸肌舒张才可以完成屈曲动作。同样,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可以产生与这些相反的观念、情感、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保证人的心理安全,不至于使人因产生某种念头而感到苦恼,不安。比如:在某种情况下,有的人对伟人产生某种不敬的念头,同时就会想到只是一时错误的想法;又如对自己的父母亲产生不满或怀恨的想法,同时又想到不是自己的原意而加以否定。这些念头在普通一般的人只是一想而过,不留痕迹,而在有心理障碍的人身上,却固执地出现形成拮抗对立,发展为强迫观念。所以,在治疗上以“顺其自然”为原则,让病人体验到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病人控制能力的自然现实的抵抗是无用的。因而应接受症状的存在,与症状和平共处,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采用任何手段回避、压制都是徒劳无益的。同时按病人的求生愿望进行建议性活动。
在治疗中,首先向病人解析阐明森田疗法的原理,用许多的例子说明对自然的抵抗是无用的,对症状的抵制是徒劳的。要求他一面接受症状, 一面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即其荒谬的想法闯入脑海中也不给予理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开始四周内就加用少量药物(安那芬尼一片,舒乐安定一片)。舒乐安定作用于患者的睡眠障碍,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精神压力,安那芬尼针对患者的强迫思维,同时药物的显效可以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有利于心理治疗。随症状缓解阶段性地减、停药。
治疗每周一次。经三周治疗后,他从道理上明白了对症状“顺其自然”的必要性,明白不能象以前那样,控制它、抵抗它了。症状有所好转。
第四周治疗刚刚开始,他就告诉我,他的情绪不大好,一周来连续数日做同样的梦,梦到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在窗口往房间里看,见到妻子与他的同事发生性关系的情景,内心感到害怕,难受极了。他的梦告诉我,他虽然明白“顺其自然”的道理,而情感上仍认为其症状应该控制。为了使他在情感上转过弯来,每周要求他回家后,动脑筋举10个以上的日常生活的例子说明顺其自然可以成功,而企图抵抗就会失败。在完成作业后,开始从感情上接受“顺其自然”。
他学着一面工作,一面接受症状,要求患者不要刻意避开同事,遇见时尝试主动打招呼并可简单聊几句。每次出现以上怪念头后不给予理睬,很快就消失了。 经二个月的时间,他的强迫症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