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案例:留住老员工,关注员工心理需求

大江是个民营企业家,他最近遇到了烦心事,几位创业时的老师傅集体向他提出了辞呈。虽然他一再挽留,可这些平时很好说话的、一向以企业为“家”的老员工好似商量好了,谁也不收回辞呈。一晃20多天过去了,老师傅们放话说:“等法律规定的30天一过,咱和这里就两清了……”

听到这些令人心寒的话,大江有些纳闷:“是外边另有单位高薪聘请他们,还是他们自己要做老板?”困惑中的大江倚着沙发一个劲地抽烟,缭绕在屋中的余烟把大江带回创业时的回忆中。

那时,启动资金不足,是这几位老师傅主动提出:“创业初期,老板可以只管吃饭,不发工资,等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时再补发。”就这样,整整一年的时间,老师傅们愣是没拿企业一分钱,坚持生产、积极开发新品种,迎来了企业的春天。

产品打开市场后,许多同行业的老板用多种关系和方法,想把这几位老师傅“挖走”。面对外面的诱惑,老师傅们谁也没动心,还开玩笑说:“只要老板不辞我们,我们绝不会辞老板……”

想到这,大江对自己说:“老师傅们不是见钱眼开,背信弃义的小人,肯定是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师傅们,还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他约老师傅们一起进行“沟通和调适”。心理咨询师说:“走与留,是你们劳资双方做决定的事,心理咨询师不替任何一方做决定,但心理咨询要让双方弄清‘为什么走’和‘为什么留’,让彼此不再存有遗憾和不满,以平常心看待走与留。”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前,大江和老师傅们的坐姿和空间距离,让心理咨询师看到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能就是这双方都没说但实际存在的心理距离,让双方的心从默契走到了疏远,从疏远又引发了猜疑,从猜疑导致了辞职。

后来,还是大江打破了僵局说:“我反思了一下,我做得不好。首先,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有个想法‘我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一切都是我努力奋斗的结果,忽视了老师傅的付出与贡献,特别是最近公司来了一批新员工,都是大学毕业,有的还是硕士。我在工资福利和奖金分配上的‘一刀切’做法,损害了老员工的利益,伤害了老员工的感情。请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

大江说完,站起身,恭恭敬敬地给这几位和他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们鞠了一个90度的躬,并一一和他们握手。

听了大江的肺腑之言,老师傅们握着大江的手说:“说心里话,我们也不愿意走,可是不走,心里实在别扭,刚来的大学生没付出什么,只是学历比我们高,就和我们拿一样的钱,还可以外出学习。我们不在乎那点钱,我们在乎的是在你大江心里的位置,你心里还有我们吗?还有一起打天下的那份情谊吗?”

看到大江和老师傅们双方的空间距离在缩短,心理距离也似乎近了许多时,心理咨询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话,你们以前说过吗?”大江说:“没有意识到,所以没说。”老师傅们说:“因为越看他的做法越生气,懒得说。”

心理咨询师说:“看来,除了你们刚才说的那些事,主要是你们之间没有沟通,在没有沟通、双方信息受阻或是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彼此没有换位思考,造成了隔阂。在双方有了隔阂后,听彼此说的话、看彼此做的事,就会越加看不惯。”

以实用心理学的视角看这些老师傅们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现象一旦出现,不仅会影响团队工作绩效,也会使个体觉得在团队活动中自己的贡献被忽略,大江公司的老师傅们集体辞职就是这个原因。 本文来自娅俐心理在线

建议大江的公司,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如果有条件,聘请专业人员进驻企业担任专职的“员工心理状况观察员”,早期发现员工的异常心理现象,及时化解矛盾。树立“员工是第一财富”的理念,杜绝“社会懈怠”现象的发生。给员工提供舒心、快乐的工作环境,促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员工自然就会留下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