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正确面对压力

压力与身心健康
如果现在问你有没有压力?有些人可能想到一些事情,然后肯定地说:「有」;有些人则会迟疑一下,然后说:「没有」。口头上说没有的人,不见得身心方面就真的没有压力,只是经过调适,压力尚未构成明显的影响。压力无所不在,只是程度上不同,每个人也都在不知不觉当中对压力做出各种的调适。
请试着感觉看看,当你这样子坐着的时候,身体的哪部份最紧张?这个部份是否正在承受着压力?你是否会想要调整一下姿势?如果你一直维持这样的姿势,结果会怎样心理的压力与身体的压力有类似的运作,当心中有某种感觉的时候,有些人会感受到,然后加以处理,处理的方式可能是接纳、排斥、压抑、否认等等。有些被排斥或者压抑掉的心理压力,不见的会消失不见,而会转化成身体反应呈现出来,形成所谓的身心症。

一、 什么是压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观点来看:1.压力是一种刺激:刺激的来源可能来自个人内在(例如:疲劳、饥饿),也可能来自外在环境(例如:噪音、上司的要求)。这个观点是一般最熟悉的说法,强调的是压力的来源,但是这些压力源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常见的压力源有:
(1)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景气、社会变迁、噪音、空气污染、交通阻塞、拥挤。(2) 工作环境因素:任务方面(资源条件不佳、任务过重、任务多样化)、角色方面(角色负担过重、角色混淆)、人际关系(同僚与上司的支持度)、组织结构(呆板、管道不通)。(3) 个人能力与期待: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技巧、个人抱负/理想/需求/期待。(4) 重大生活事件。(5) 日常生活的困扰:虽然较不重大、但具有长期累积的影响。生活形态不平衡即是其中一种。(6) 个人内在因素:不同的需求或动机彼此之间相互冲突。例如:独立与依赖、亲密与疏离的对立。
2.压力是一种反应:也就是对于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包括生理反应以及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反应。这个观点强调的是压力状态,当人们说自己压力很大时,常常是因为觉察到自己的身心反应。压力所造成的生理反应包括:肌肉张力增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唾液分泌量减少、出汗增加、呼吸急促、血糖升高、胃肠蠕动减慢、胃分泌增加、尿量增加等等,这是人体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交互作用的结果。处在压力状态下,人们可能出现选择性的知觉/注意、各种正向与负向的评价等认知方面的反应;此外,尚会出现以下的情绪反应:焦虑、亢奋、不安、浮躁、生气、忧郁、无助、悲伤、害怕、厌恶、麻木等等;至于行为上的反应则包括:躁动、退缩、攻击、批评、合作、依赖、失眠、食欲改变、哭泣、逃避、静止不动等等。
3.压力是一种历程:同时包括前述的压力源与压力状态/反应,以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压力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压力源与压力状态/反应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有时候人们对于原始压力源所产生的反应(例如:失眠),会演变成为另一种的压力源,引发下一波的压力反应。
压力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人们对压力的正负面评价会因为需求、价值观、性格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喜欢刺激,而有些人则安于现状,喜欢刺激的人追求变动,如果生活当中压力指数太低,会感到无聊;安于现状的人追求稳固,对于生活压力指数的变动比较敏感。心理压力的强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事件的可预测性、事件的可控制性、事件的重要性、事件受欢迎或厌恶、认知评估(正、负像的解释或看法)、应对技巧好坏、外在资源与可利用度。如果事件比较不重要、可预测性高、容易控制与处理、一般人都会喜欢、个人的应对技巧好、外在可运用的资源足够,则压力会比较较小。
其中,每个人内在的自我强度与外在的支持资源和抗压度比较有关系,个人应对技巧越好、自我强度越高、可运用的外在资源越多,则抗压姓越高。当压力指数超过个人的抗压力太多时,正常的菜单现会下降,同样的,当压力指数低于个人的抗压力太多时,正常的能力也无法完全发挥,菜单现同样下降。不过前者的原因是因为负荷过度,而后者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刺激。当然,适中的压力则会激发人们的最佳潜能,适中的压力指的是压力指数比抗压力稍微高一点,也就是胜任的任务要求比自己现有的能力稍微高或者困难一点。
二、压力的身心反应:
如同上述,压力会引发各种的身心反应,如果压力未适当因应或者身心反应未适当调节,久而久之将伤害神经、内分泌、消化、呼吸、心脏血管、免疫、生殖系统,出现症状、导致生病。一般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包括:
1.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紧张性头痛、背痛、焦虑症、忧郁症。2.内分泌系统疾病:月经不规律。3.消化系统疾病:溃疡、肠道发炎。4.呼吸系统疾病:气喘病、花粉热。5.心脏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冠状动脉心脏病。6.生殖系统疾病:性无能、性交疼痛。7.免疫系统疾病:癌症、湿疹、荨麻疹、湿疹、干癣、过敏症。
有些人因为上述的身体毛病四处检查,如果仍找不出身体的病因,其病因可能是出现在心理或精神方面。有些即使出现身体方面的损害,但是其实这些损害也与心理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管理好心理反应,有助于减少心理对于身体的干扰。所谓「心病需要心药医」,要处理身心症状,就要根本进行心理上的调适。
三、压力调适的方式:
要预防并减轻压力对身心所造成的影响,有两个原则:「防患于未然」与「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前者需要建立健康的心理卫生习惯,让身心经常保持在理想状况,后者则需要时时留意各种异常的身心征候,以便实时处理,及早恢复理想状况,避免身心症状恶化至无法处理的地步。具体的建议是:
1.减少不必要的的生活事件:将生活事件分做三类──必要的且非做不可、重要但不一定非做不可、不重要也不一定要做。然后,排定事情的先后顺序,逐步完成。
2.维持平衡的生活形态:不安排超过时间、精力所能够负荷的事情,保持生活的规律与稳定性,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
3.尽可能满足自我需求:包括人际亲和、自我实现、生活稳定等需求,检查自己所做的情是否与自己的各种需求吻合。
4.调节人际冲突:学习自我肯定的沟通方式,创造双赢的局面。
5.控制不利的环境刺激: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或者在认知上转换观点。
6.充足的营养与适当的运动:维持基本的体力。
7.理性与正向的认知思考:检验自己想法的合理性,用正向、合理的思考代替负向、不合理的思考。
8.经常性的放松练习:觉察自己的紧张,立即处理,至少需有两种以上的放松方式。
9.建立适当的社会支持网络:界受自己的力有未逮,将责任交脱给别人,借机休养生息,并且从中学习。
作者:台北市立疗养院 临床心理师 杨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