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张功和老师和一位老父亲的咨询情景:
满腹牢骚的老父亲积蓄了满腔的情绪,嘶叫的声音充满了整个安逸的咨询室:
——“我供他吃供他住,反而他白天睡和晚上打游戏才是对的?”“怎么可能没有正确和错误呢? 当年邓小平也有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老人认为自己辛苦一辈子,上山下乡,下岗前下海,捉住了市场的动脉,干啥啥都成,白手兴家,创下了自己的事业,买房买车,何等风光,强大且正确。现在应该安度晚年,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因为儿子要“沦落”到自己要做心理咨询这种“羞辱”?
——“我没病,为什么要在儿子面前“倒行逆施”,只能做孙子?”
“你在社会角色上很成功,但是作为一个父亲的角色,因为你只有一个儿子,只有他的存在,才赋予你父亲的身份,所以能评价你成为一个父亲是否成功,他有唯一的投票权”,张老师淡定的反馈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如果把成功的人生定义为家庭幸福,儿女成才,那么你确实就是很失败!”
实践里面的真理,是以效果为导向来检验,因为它发生在一个具体事情和特定时间里,如果恪守的范围无限放大,无论如何,都会带来灾难!
“摸着石头过河”,也是邓老的名言,这里面更具体的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真正方向!
没有“慈道”,“孝道”就无法立足!
所谓的“慈道”,就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子女引向人生的正路,育子有方,教子诚明,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做父母的别管儿女孝不孝,你得尽慈道。没有慈道,孩子的孝道岂不是镜中花,水中月?
包括樊登,武志红,曾奇峰等在内,有多少的心理学家,教育家都在痛陈中国的大家长制,打压型说教型教育的失败和落后。但是偏偏最应该听到这些声音的人群都因为过于自负而自然地排斥在这些言论之外!
我的一个新来访者抱怨自己从小到大都是被“嘲讽式”语言环境中长大,另外一个说永远记得爸爸因为自己没考好时扔过来那个恶狠狠的眼神。这些伤害有的根本没让“自负”的父母上心,甚至还被冠以“爱”的虚名!
不幸的是,这些孩子多半承受着“抑郁”的情绪倾向,只是看什么时候爆发!
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父母的影响,它就会成为一种负面力量,一直撞击着孩子的心灵世界,让他们用扭曲的姿势来适应,或者来反抗,以便生存下来。
难道这样概率下的“幸存者”的身份,才确定他们的生存才是合格的?
我们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了,看看出生率吧!
问题少年怎么来的?是他们内心痛苦后的一种转移方式,这个时候,他们的“正确”只是少点痛苦而觉得还值得活一下!
在这个变轨上,你的正确还是孩子的正确吗?没有父母的“慈道”,只叫孩子力行“孝道”,孩子除了消耗本来为自己成长和成功的能力去支应,还能怎么办?
所以要警惕,如果孩子说找对象第一要求要孝顺,动不动就担心会不会麻烦了别人,拖累了社会,这样乖到极致,道德感坚强的孩子,内心多半已被无数“藤曼”所牵绊!
……我从来不认为父母都是对的,父母都是从孩子慢慢变成的,既然孩子可能犯错误,变成了父母后同样也会犯错误;怎么可能一变成父母就不会犯错误了呢。而且,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任何人都必须向自己的孩子学习,才能慢慢地变成好父母的。所以孩子应该是父母的老师啊。
我永远都不会跟你谈孝顺爸爸妈妈的事。
……
自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把孩子对父母的自然的爱,硬性规定成一个道德准则,是大家犯的一个最为愚蠢的错误。
选自曾奇峰《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如此动人 便是本心
优点:
1,纯粹的大脑潜能开发,没有任何副作用,治标治本;
2,见效快,一般6到10个小时可以达成目标;
3,适应症广泛,特别有效于强迫症,抑郁症。
注意事项:
1,需要来访者和家属的主动配合(至少有一方配合);
2,个体必须付出努力来提高自己的领悟力和表达能力。
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