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丰富精彩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面临诸多压力,产生各种情绪问题。于是,解决身心平衡,健康成长就成了许多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注重饮食安全、身体锻炼、作息规律及心理健康了。其中,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务虚但又不可少的环节,而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也在这一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来源于长期的社会化过程形成的思维习惯及生活事件,这些思维习惯及生活事件使得人们产生各种非适应性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损坏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
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婚恋情感、性心理困扰、亲子教育及家庭关系、失眠早醒、进食问题、考试综合问题、自闭、网络成瘾、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恐惧情绪等。
心理咨询,这个词语来源于西方,是有一系列的指导原理及具体的方法,是用来解决各种情绪问题的。
实际上,我们传统的佛教,在解决人们生活压力及情绪问题上,也有系统的论述,强调通过修行,改变看法,放下欲望,感悟生命本质,求得心宁的平静。
应该说,心理咨询与佛教在追求人的心理健康方面,是有着一致的方向的。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学会理性思考,自己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角是来访者,咨询师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与来访者互动探讨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原因的形成及作用方式,不断寻根究底,促动来访者质疑心理问题产生的可靠性,反思各种情绪与想法之间的所谓“必然”联系,恢复心理平衡,从而自然地解决心理问题,健康成长。
心理咨询处理这些心理问题,具体会用些什么方法呢?现在常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认识领悟疗法,森田疗法。
认知疗法认为,认知导致了情绪,通过改变认知,特别是一些核心观念,获得合理的认知就可以让原来非适应性的情绪及行为得到改变,不再有负面情绪,从而使人们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及采取理性的行为,适应环境。
行为疗法的主要观点是,行为具有条件反射性质,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适应性的行为。在操作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程序化流程不断强化人们的行为,消除不良表现,建立适应的行为模式。
精神分析强调潜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根本的影响,通过自由联想、催眠、沙盘、绘画等技术解除各种自我防御,识别出潜意识的创伤内容,使得潜在问题意识化来消除心理症状,进而促动人格的完善,恢复心理健康。
认识领悟疗法认为,成年人的各种非适应性的观念及行为,是源自于童年时代的创伤,是这些创伤在成年人身上以幼稚的方式再现。只要成年人用成熟客观的态度再看待这些再现,改变相应的行为,就可以适应环境。
森田疗法倡导的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也就是说,做自己能做的,别的就不用管那么多。集中在“能做”这一方面,直接了当,不多想,不多做,活在当下。
佛教禅宗北宗则劝人持续修行,要“时时勤拂拭”,功夫落到日常生活点滴处,时刻关注内心的清静,避免受到外界的诱惑,保持赤子之心,淡然过日子。
佛教禅宗南宗强调顿悟生命本质——本来无一物,各种所谓的欲望、执著,实质都是空的,从而让自己虽身处大千世界,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忧,回归心宁的平静,身心健康。
这里的“时时勤拂拭”及“本来无一物”,分别来自于佛教禅宗的神秀及慧能所写禅诗。
当年,佛教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在安排禅宗衣钵的继承人时,要求他的弟子们,做一首有禅意的诗,择优选定继承人。结果,平时默默无闻的慧能在大弟子神秀所做的诗的基础上,写出了更符合禅宗理念的作品,略胜一筹,被五祖弘忍大师确定为继承人,后来开创了禅宗的南宗,而北宗则由神秀开创。
神秀当时所写的禅诗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诗寓意是:人本身是实实在在的,有欲望的,要时刻注意拂拭自己的心灵,反思所想所为,保持心灵的清静,不因外界影响自己的情绪,做自己的主人。
而慧能的诗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的境界,按五祖弘忍大师的意思,比神秀的更高一些,不落红尘,不着相,人没有必要执著于各种相(各种欲望),万物皆空,何来烦恼?!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心理咨询中所用的各种方法,实际上也是“时时勤拂拭”的一种具体表现,其前提是承认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相,对人身体本身及其欲望的存在的一种肯定。
与佛教理念对比,心理咨询通过对认知的改变,行为的调整来处理情绪的干扰;禅宗北宗则偏重于欲望的放下;而禅宗南宗则更彻底,来一个釜底抽薪,认为一切皆空,如梦幻泡影,无所谓烦恼,庸人自扰而已。
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佛教,最终的目标都是恢复心灵平静状态。
在实际操作中,个人认为,心理咨询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精神分析去寻找潜意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而“时时勤拂拭”的生活态度能够让人们更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开放的心态进行自我反思,或者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对于慧能的“本来无一物”的顿悟状态,在理解上会有些抽象,比较难以把握,现实的操作意义不明显。
也许,把神秀和慧能两位高僧所写诗,合并后略作如下修改,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更有启示:“身是菩提树,心本无一物,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样,承认身是物质,心是空,身心是分离的,日常反思,不要让物欲之尘去蒙蔽那原来空无的本心,就可以心灵平静,同时身体在做出行为的时候,按照身体本来所处的物质环境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健康成长了。正如王阳明所说的:“世以不得第(考试上榜)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得第与否,那只是事实,而心不受干扰,情绪波澜不惊,却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心灵。
而在心理咨询行业里,“本心疗法”认为人是有身体的物质性的,心是空的,是自由的。人是由欲望,想法,情绪及行为构成的,在“时时勤拂拭”中可以运用理性思考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到欲望、想法及情绪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的,想法在根本上不是固定的,而是自由流动的。行为本身具有物质性,是要和环境协调的。可以说,“本心疗法”在操作上既能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对行为的选择也做了客观的指引,做到内心和谐,与环境和谐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果你希望全面彻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本心疗法”应该是你优先选择的心理咨询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