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瑕不掩瑜,心理学依然是一门值得被尊重的科学

心理学,目前远远没有得到作为一门“科学”的尊重,皆因污染深重——“贵圈真乱”。

好多普通人以为,心理学好酷,蒙头猛进;也有一些深谙的世故江湖人看出了其中的道道,不禁心知肚明而不屑一顾。

比如朋友圈,各种自媒体平台,甚至取得很多老百姓天然信任的电视台节目,都泛滥着很多伪科学心理信息。

比如,心灵鸡汤、成功学励志学;还有,星座、手相学、玄学也来凑热闹;更有甚者什么超感官感知、生物节律、通灵,前世追溯,真让人眼花缭乱。

活在这样的圈子中,心中往往不是滋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受过教育的标志是可以去思考一种思想,而不是去接受它。”

 

例如,总有人觉心理学家是骗子,很多所谓的理论是他们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这是因为心理学起源于哲学这么一个所谓的“流弊”。

 

心理学的本质应该是工具主义者,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命题和概念。(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详见《世界观》【美】理查德.德威特)

先说心灵鸡汤,或者各种流派的世俗智慧,也只是一堆“后见之明”的智慧,即使深入人心,被大众认同,也经常可以被名人旁征博引,但它依然难以被检验和证实,不能有序进化

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科学

所以,请忽视一些文人墨客为外表的心理神仙们,他们云淡风轻的观点罗列“迷魂阵”;

也请在经验堆砌的高山里面,放慢求真的脚步,等待双盲测试,等待脑神经可塑性的即视化,或者各种内分泌的化学物质的全面测定图谱。

心理学不该,也不会垄断对行为的研究,而是期盼着与其他科学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它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本真提供多维度的方法论,我们应该把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尊重同等地给予心理学。

01

“可证伪性”和认知勇敢

首先,我们需要系统的实证主义来研究心理。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唯心主义观点“心诚则灵”,就是一个不可证伪的过程。当一个观点模棱两可,正反说都解释得顺畅的时候,它就已经不符合科学实证主义的要求。

 

为什么说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不是科学,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科学? 因为佛洛依德不能错,也用不依不挠的方式试图去分析所有的心理现象,完全不能质疑。

释梦,沙盘游戏,原生家庭里面的现象里面经常出现的现象和象征意义,学习过程确实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有了一个模糊的外部理论框架。

比如很多精神分析师一听到来访者说“我好像总是爱搞砸快要成功的事情”的论断的时候,也不管你这是多么随意的表达,就会给你搬来一套的童年创伤的假设。

诸如此类咨询师就内心有了各种独白。跟这些判断和观点进行对质,我永远只能感受到自己的百词莫辨和无地自容,仅仅因为我没那么“相信”它们分析的可靠。

这里缺乏估计就是一种探索,和无私的愿意推翻自己认知勇敢。

而牛顿和爱因斯坦从一开始就“盼望”着别人来推翻自己,无所不用其极那般。

真希望心理学里面能赶快盛行起物理学家的这种宽松开放,求实的冒险家精神啊!

02

去特殊性以及尊重概率

第二,个别案例是有借鉴意义,但别过分夸大;以及尽量少用诊断的话语权给来访者贴标签。

看到现实还有概率一说,即使概率也有谬误,或者概率也会为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们仍然要尊重概率的存在。

社会上总是有些热点新闻,惹来心理砖家拍砖,包括我们也经常按耐不住要助推一些自己认同的观点,结果又一轮波澜迭起。

慎言笃行,盖尔有“夫复何言”!

《都挺好》里面的人物性格分析风靡一时,而类似《人间失格》以及一些小众体的写实自传小说往往都能增加我们心理咨询的工作量。

现象一旦被总结,被夸张戏剧呈现,就会被乘以一个权重,进入现实并修改现实。

越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在评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人的时候,就越如履薄冰,生怕又激起另一圈的水波。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专业评论态度。

心理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都应该是概率式的,再辅以类似精神分析的现象学地图,得以辅助——即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但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发生。

 

概率的复杂是不被喜爱的,所以当人们遇到具体的、鲜活的个案时,因为时间或者影像的冲击,总是很容易把概率信息抛弃到一边。

偏偏概率论是塑造科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却常常成为人们认知的“阿喀琉斯之踵”,即认知上致命的弱点。

03

真正的强者,自然低姿态

最后,还有一些伪心理学会经常伪装成最先进,还没被普识的科学,以前是手相学和占星术,现在多见的是超感官感知、夸大了的生物节律、灵魂宇宙论等等都大同小异。

相信这些是和巴纳姆相似的“安慰剂”效应,它指虽然无效,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刺激和压力得到一定放松的现象。

不排斥,而且娱乐有时是万岁!

可恶的是它们为了利益,经常披上这是脑科学,物理学,甚至量子力学(保健行业就是这样被玩坏的),被过分夸大和终极我们的思考。

以老百姓的认知水平是无法理解的一些概念,我们还是交给科学家带我们走一段吧。

即使科学家的先头部队有时也会被绕晕好一阵,但毕竟他们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错了也是能承认错误的人,就是可爱可敬的真实强者。

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能用于检验世俗智慧,教会我们辨认日常生活中,以及发现各种伪心理学商品带来的误导性暗示。

我们有必要重审那些试图要捆绑众人的行为准则的伪心理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如何去教育下一代;

如何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我。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心理学的本质,并学习它的意义是为了更加逼近真理,从无意识的盲从中清醒。

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发现观点,并设立一个“独立思考”的准入制度。

 

就好像著名美国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心理学不该垄断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应该时刻准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碰撞中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吴敏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