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癔症为什么会出现躯体症状

关于癔症的临床分类,主流的观点是两分法,即精神和躯体障碍。《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第二版的修订版)将癔症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类型:1)分离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2)转换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至于癔症发作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症状,各种学派对此都有独特的解释。

本文着重对癔症性躯体障碍(即转换型癔症)的心理学机制进行分析。

癔症性躯体障碍包括三种:感觉、运动和躯体化障碍。

1)感觉障碍:包括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异常(咽喉梗阻)、视觉障碍(失明)、听觉障碍(失聪)和心因性疼痛。

2)运动障碍:包括抽搐发作、瘫痪和失音。

3)躯体化障碍:可出现腹部不适、厌食、呕吐等症状,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或表现为心跳过速等症状。

心理学对癔症的转换症状是怎样解释的呢,以下做逐一分析。

1)躯体上的症状是情感冲突或被阻隔愿望的象征性的表现,也就是说,患者用躯体征候的语言隐喻来表达情感。

2)躯体上的症状与他人、现实或想像、个人的沮丧以及隐蔽的冲突相交流联系在一起,但是症状和情感并不成正比。即,病人表现的症状可能相当严重,但在情感上却淡然处之。

3)转换型症状的模式是,这事自己过去在躯体上的感觉或者是自己所观察到的,即症状应该是可以观察的。比如腹部的痉挛可能就是表示自己通过转换隐喻表达自己心理上的压抑,但是胃酸分泌的增多,则是一种不可观察的现象。

4)转换型症状与心理刺激有关。心理刺激可使被阻隔的愿望进入自己的意识,从而引起心理冲突。

5)转换型症状有很多的决定因素,跟某个生活事件或某种心理的压抑关系不大,而是与一种不显露的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