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接受自己也不那么完美, 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 如果可以承认自己并不那么伟大, 就不用急着去证明; 如果可以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 就不用吵着去反驳; 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 就不用哭着去申诉; 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 就可以一直微笑了。 一定要找机会去一个完全没有人 认识你、在乎你、要求你的地方。 没有人认识你, 是你开始认识你自己的最佳时刻; 没有人在乎你, 是你开始照看自己的最好机会; 没有人要求你, 你才拥有空间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 ——扎西拉姆·多多 《你也许并不认识你自己》
今天讲一个需求的小故事。自从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以后,发现身边的朋友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特别是难以抉择的时刻,也会有意识地想,从心理的角度来看会怎样呢?比如最近有朋友问我,公司分派她常驻国外,她想带着一岁多的宝宝一起去,但是家人和老人家看法不一。她列了三种方案,想了解哪种方案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最好。
方案1、长期待在国外,工作的时间将宝宝送托儿所,下班接回家,晚上自己照顾;
方案2、三个月在日本,三个月在中国,期间白天都是老人家带,不送托儿所;
方案3、一直把孩子留在中国,由老人家带,朋友一个月回去看望宝宝两三次。
从心理学的角度,在婴儿阶段妈妈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于建立和婴儿之间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影响到成人的安全感,可以说奠定了我们一生的底色。而母亲和婴儿的依恋关系是天然的,远胜其他特定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结。在安全感的建立上,妈妈的功能远大于爸爸,因为孩子的分离焦虑主要是跟妈妈的分离。但是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满足,那最重要的是确保其他替代对象能给予婴儿温暖的安全的环境和关爱。所以无论怎样强调托管人真心爱孩子很重要都不为过。听完我这么说,朋友说宝宝从小由老人家带,可以确定由老人家带宝宝比放托儿所好。本来是想让老人家带着宝宝一起到国外,现在由于签证问题,老人家无法一直随同。家人倾向于第三种方案的。第三种方案妈妈和孩子接触的频率是最少的,第二种方案孩子每三个月就要体验一次和妈妈分离。这么看,第一种方案和妈妈的联系是最紧密的,但是要充分了解国外托管所的具体情况可行不可行。
那么签证问题是长期无法解决的还是暂时无法签下来?是政策问题,公司也无能为力,这么看是长期的,朋友确认。之前就听朋友提起所在公司太忙,兼顾不了照顾家庭,打算换一家公司,那么现在需要朋友常驻国外的公司就是后来换的那家公司?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聊起这个问题,朋友说加入新公司前知道需要常驻国外,但当时公司承诺可以提供签证帮助,而现在却由于签证政策问题无法解决。话说到这,突然朋友想起来了,本来我加入这家公司是为了兼顾家庭,现在的情况反而更不能兼顾了,这样本末倒置的话我可能选择辞职回家带孩子。“本末倒置”这四个字,让我眼前一亮。难得朋友在做这样重大的决定能顺应内心,想起原来为什么做这件事,做了是要到哪里去。不知来时路,怎识路归途。说的就是谨记自己要的是什么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