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谁!将孩子们推上绝望之路

中新重庆网5月17日电(汪绯 余中明)最近,笔者在媒体上接连看到小学生自杀的事例:3月18日下午,11岁的女孩刘静(化名)从本市某小学教学楼跳楼下,头部着地,生命垂危;4月8日,大荔县沙底乡霸城小学14岁的六年级女生小雪(化名)放学回家,在家服药身亡;5月4日上午8时,巫山县巫峡小学六年级2班4位小学生集体服毒自杀……。一个个处于花季的少年,应该过着“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快乐生活。然而,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童年的天空升起了如此沉重的阴霾;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滋长出无助与绝望的情绪;再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干脆放弃孕育自己生命的父母,放弃自己童年的伙伴,放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幢景,而早早地结束自己刚刚开启的人生? 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压     多少年来,在一些地方,衡量是否成功总是用同一把标尺来量。家长们期盼孩子“成龙成凤”已成了一种共识,总是一遍遍告诫孩子“上不了重点小学就上不了重点中学,上不了重点中学就上不了重点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连孩子们自己都认为不能取得高学历将来就没得个好工作,就是愧对父母。这种高压带给大多数孩子的是挫败感,令他们陷入恐慌与痛苦之中,甚至对生活绝望,产生自杀的念头。其实,将读大学看作是惟一的出路,一味追求高学历、高地位、高收入是完全脱离实际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的表现。因此,家长不要把眼光死盯在孩子成绩的增长上,而要关注孩子人品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要多鼓励孩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永远充满信心;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人生大事和人生经验,比如将来做什么人,从事什么职业等,在交流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要用“显微镜”找孩子的优点,用“放大镜”找孩子的不足,多表扬,少指责,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有资料显示:中小学生中约1/5左右的青少年都存在着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开设自杀预防讲座及课程,通过举办讲座,散发学习材料等手段提高青少年对于自杀行为的认识与控制,使学生突破情绪抑郁时的自我封闭,达观地看待人生,以增强对自杀意念的抵御能力。 老师——不只教课本知识     相对于父母,孩子每天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可能更长。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程度也会更大。作为为学生,出类拔萃的学生的确很少,处于中间者多,能将学校老师作业完成者居多。因此,作为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帮助,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积极的成长环境。尤其是班主任,应当定期接受心理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适时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有效预防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面对青少年出现的挫折和情绪问题,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青少年自身要善于调节自己,用正确的观念来反驳不正确的观念。首先合理地确定目标。应把目标限制在自己能力之内。目标太高,不停地追求自己能力不及的目标,结果只能是挫折及悲观失望随着自己的这种追求步步加深;目标太低,自身的能力则难以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同样会产生能力受挫之苦。其次,主动地参与实践,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和总结,学会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这样就能逐渐提高自身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同时,家长要做一个大度的父母,学会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轻松地学习,不要背上分数的包袱,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铺满鲜花和掌声,只有放手磨练孩子,让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学会自立自强、独立自主,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