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些心理学知识,从中认识,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从张国荣的跳楼看自杀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在徘徊了一个多小时后,从二十四层楼上一跃而下。这一跃为一个卓越艺人的生命划上了句号,也激起了人们关于自杀的思考与讨论。
发展阶段 一般说来,自杀的心理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主要是在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打击时,为了逃避现实,欲将自杀作为解脱的手段,形成自杀的动机。心理学家推测张国荣患有忧郁症,使他无法解脱,于是只好寻求这一彻底的解脱方式了;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自杀动机形成以后,求生本能可能使欲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心理矛盾冲突的状态。在这一阶段里,欲自杀者常表现出一系列的异常行为,如沉默寡言,情绪压抑等,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谈论起与自杀有关的话题,暗示自己要自杀。其实,这是欲自杀者向周围的朋友发出的求救信号,就象弗洛伊德自我结构中的“自我”与“本我”的冲突。这一阶段是我们干涉自杀的最佳阶段。如果在张国荣徘徊的一个多小时里有谁上去询问一声,他的自杀就可能只是愚人节里的一个谎言
。第三阶段:平静阶段。欲自杀者从矛盾冲突状态中“解脱”出来,表现出平静的状态。这其实是下了自杀的最后决心后的暂时解脱,是“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类型 可见,自杀并不仅仅在那一瞬间,而是有一定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也为我们干预自杀提供了机会。根据自杀的心理发展过程,自杀可以分为冲动型自杀和“理智”型自杀。冲动型自杀,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极度悔恨,愧疚等情绪失去控制的状态下所发生的冲动行为。“理智”型自杀,是主体在长期不良情绪的酝酿下有计划进行的自杀。冲动型自杀来得突然,难以预测和防范,因此自杀的“成功率”比较大。而理智型自杀由于有较长 的心理冲突过程,我们可进行干预的时间较多,自杀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
遗憾的是,张国荣选择跳楼的时候正好是周围的人没心思费解的时候。原因轻生者并不都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丧失全部理智。心理学揭示,各种应激冲动只是自杀的直接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当事人在整体上不愿接受自己以有的全部生活。寻死并不一定意味着万念俱灰,不仅有的自杀者策划周详,而且相当多表现出受瞩目的欲望。从摩天大楼上跳下,自杀的戏剧性无疑会被放大。做为一个一直备受关注的艺人,张国荣即使在与世人永别时也没忽视这一点。这就为什么在七楼跳下一样能致死,而他偏要选择二十四楼的原因了。
预防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关注自己的心理世界,保持自在自信的健康心理状态。对虽没有自杀念头,但经常压郁悲观的人,我们提供以下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远离压郁,悲观。性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及为密切的联系。性格外向,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兴趣广泛的个体往往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而内向,自卑,情绪不稳定,完美主义倾向等性格特征的人则容易在面对挫折是悲观失望,甚至走向极端
。2,设置恰当的目标。目标太大或者说太有抱负,-则压力大,一台超负运转的机器难免出问题。目标太小与本人能力不相称则毫无意义。只有恰当的目标才能激起我们胜利的欲望,而又不感到压力太大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从中认识,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