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一个人渴了想喝水,就会产生寻找饮料的行为,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直到找到饮料为止。根据心理学原理,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渴了,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水,想喝水是需要,需要产生找水的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找水行为,并维护该行为,将行为导向直至找到饮料这一目标的过程。
当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叫需要,缺乏某种东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乏个体内部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因素如:食物、饮料、药品等。渴了,说明人的生理上缺乏水,进而产生了喝水的需要。还有一种是缺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心理及精神因素,如成就感、荣誉感、受人尊重、音乐享受等。当一个人缺乏这些东西时,就会感到身心不安,紧张或不舒服从而产生某种需要。需要就会产生能够满足需要的动机,进而产生某种行为。
外部刺激也会引起动机的产生
有时外部条件即外部刺激也会引起动机的产生,例如:一个人上街路过卖烤红薯的烤炉,香味扑鼻而来,在这种香味的刺激下,引起吃烤薯的欲望(也就是动机),为此,就买了个烤薯吃了起来。此时身体内部并不特别需要烤薯,而是在香味的外界刺激下所产生买烤薯的动机。
缺乏状态是需要产生的原因
由于缺乏状态的出现,才有对缺乏状态的平衡,进而对缺乏物的择取。但是,需要不是平衡过程本身和择取过程本身,而是这个平衡的倾向和择取倾向,需要是作为“倾向出现的”。所谓需要是生活体处于缺乏状态而出现的体内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
包括呼吸、饮食、性、居住、穿用、保健、安全等
●社会需要
包括归属、交际、沟通、学习、自我补充和自我扩大、自理和自立、自尊和他尊、自我实现、利他、奉献等。
这两种需要是人们社会生活上的缺乏状态引起主体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对我们的启示
●研究人的行为首先研究人的需要。
●当你和别人交流时你了解别人的需要吗?认识“知己知彼”在沟通中意义。
●要明白:未满足的需要是调动人积极性的原动力。
●人不仅仅有生理和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人人需要受人尊重,需要别人的爱,需要受人赏识,自己的才能需要得到认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