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咨询实践与总结,我认为,终身服药与“精神病人”的帽子,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生活的两大枷锁。统计表明,精神分裂症5年内的复发率达到80%,因而,在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中,精神科医生会反复嘱咐,出院后千万不可擅自停药,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另外,“精神病人”又是一顶污名化严重的帽子,对它的认识趋于极端,少数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不代表精神病人的整体面貌。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精神病人比普通人更具明显危险性。“社会歧视,家人嫌弃,视为累赘”等刻板印象对于精神病患者的重新融入社会也设置了重重障碍。有些精神病人出院后,他回医院不是要求复诊,而是要求医生摘掉“精神病人”的帽子。作为医生,对病人的求助也只能束手无策。摘自“医学报道”
精神分裂症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复发率,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病因,只是对症治疗。在症状表现上,精神分裂症和心理疾病好像有区别,实际上本质一样—-都是没有学会理性思考、心灵不自由的表现。只是精神疾病患者的想法与行为更加偏离现实,主观臆造的成分更多,甚至出现幻觉妄想,并对完全背离客观现实的幻觉与妄想严重缺乏自知。比如有人认为有人跟踪,想谋害自己;或者听到很多人在骂自己,骂一些特别难听的话;又或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甚至有人会认为身体里面都被装了窃听器,或者在自己喝的水里下了毒等。无论亲人朋友怎么劝说解释也无济于事,不相信,十分固执。按照常规方法,这些症状如果不服药很难自行消失。但服药见效之后,也很难停药,药一停,症状又出现。甚至在没有停药的情况下,症状也会再次出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症状是有心理基础的,药物的强制作用只是消除了作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的情绪症状,却掩盖了心理问题的真正病因—-非理性思考。
我经常说,对精神疾病患者本人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个体,他的任何想法与感觉的出现,甚至偏离常态行为的出现都是都是有意义的、可以理解的。但可能他的想法与行为不被社会接纳,会被认为不正常,他的主观跟客观不统一,每一个人的主观都是他认为的客观,但真正的客观只有一个。怎么才能让他的主观符合客观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理性思考,回归本心。本心犹如一面镜子,会如实反映现实。因此,医生要做的,就是在约束其行为的同时,激发患者潜在的思考能力,找出这些偏离常态的言行想法对自己的意义,症状自然消失。因此,我会建议患者首先进行心理干预再视情况是否药物治疗,并且,在干预时先会肯定其想法与感觉对他是有意义的,但不一定会符合客观现实。比如患者说有人用难听的话骂他,家属说是幻觉,但他自己听得真真切切,所以你无论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反而认为家属不理解他。这时,帮助他,跟他一起商量如何解决这些烦恼会更实在些。在咨询时,我会仔细了解别人是用哪些难听的话在骂他,他听到之后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愤怒?问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自己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别人会骂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发患者对自己思维的质疑、反思。这种类型的咨询,在进行家庭联合咨询时往往会发现家属与患者本人提出的咨询目标是不一样的。家属是要消除幻听妄想,而患者本人的咨询目标是摆脱他人的是非。实践中我处理了不少这样的案例,效果是明显的,家属与患者都满意,既摆脱了他人的是是非非,又消除了幻听妄想。
理性思考,回归本心!—-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解决全人类的心理问题,治疗所有的心理精神疾病,我认为这是一句可以经得起质疑与辩驳的真理。一句话语对人类产生的作用,有可能是解决所有心理痛苦,也可能是给人带来巨大痛苦,因为没有人类的语言就不会有人类特有的心理问题。而有人类语言,又学会理性思考,也不会有人类的心理问题。人类的心理问题都是源于条件反射的第二信号系统,也就是用词语作为信号的条件反射。比如谈虎色变,没有虎这个词语,何来的色变呢?如果学会理性思考,虎这个词变得自由,也建立不了情绪的条件反射,那么谈虎就是心如止水了。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都是词语没有构成情绪的条件反射,无知者无畏的结果。
精神病院关着的只是一群没有学会理性思考的人!学会理性思考,回归本心,精神疾病患者的两大枷锁自然就不存在了。他们将彻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重新塑造社会形象,比一般人更加有智慧地生活,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何来疯子呢?!(张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