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香港学生相约自杀的心理分析——广州慧苑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评析

新闻链接——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网上鼓吹、教唆他人集体自杀的歪风从外国吹至香港,近期有香港网民在社交网站Facebook设立“我要练习自杀”组,吸引近200名网民登记讨论自杀方法,有人更提出仿效外国年轻人,约定下月圣诞节前集体自杀,其中一名中学女生更于本月初“试死”,在天水围校园企图自杀,令这一组曝光。警方高度关注事件,指派商业罪案调查科跟进调查。元朗区中学校长会,昨晨更就事件召开大会,邀请警方及教育局代表出席讨论,警方强调任何人若教唆他人自杀属刑事罪行,最高可被监禁14年。

元朗警区指挥官李建辉总警司表示,警方虽不会主动监察因特网活动,但在前日接获社工通报,有学生参与该个“我要练习自杀”的组讨论后,已即时交由商业罪案调查科科技罪案组跟进,设法追查曾经浏览该个组的人士,惟要确切追查到所有参与组的人士有一定困难,因组人士可能来自任何国家或海外地区。

样貌自卑也寻死 “过来人”详教路

李建辉续称,有关组的网页25日已被删除,警方会联同社署及教育局研究如何加强学校教育,灌输生命正能量予青少年;家长亦有责任关注子女的行为表现。

保安局副局长黎栋国昨表示,暂难以估计开设组的动机,呼吁年轻人珍惜生命,如有困难或自杀问题,应寻求专业辅导。

据悉,这个“我要练习自杀”组在Facebook上已出现一段时间,内容主要讨论自杀的方式,在被删除前已吸引近200人登记讨论,当中有人留言觉得生活不如意、觉得自己无用、自卑,又或者不满意自己的样貌等,因而感到精神困扰,没有生存意义等。另外亦有人提议相约下月21日圣诞前一起寻死,并讨论自杀的方式,曾有自杀经验的“过来人”更详细描述整个自杀过程。

及至本月初,1名中学女生在天水围就读的中学企图自杀获救后,向跟进辅导的社工透露,曾在社交网站登录该个“我要练习自杀”的组浏览。社工事后亦成功登录该网页,认为事态严重,遂通知校方及报警。

校长会倡追潮 增设网络社工

元朗区中学校长会主席邓振强呼吁,遇有困难时可向学校、社工及家长求助。邓又表示过去2个月,区内学生表现平静,但他承认青少年在网上较为活跃,认为当局可以考虑增设专门针对网络活动的社工或辅导组织。另外,邓又认为有自杀问题的学生,一般会在事前主动向教师或家长发出求助讯息,如果教师及家长提高警觉,可及时发现问题。

教育局回应十分关注事件,学校发展主任正联络学校,提醒学校利用“评估青少年自杀危险的列表”,识别高危学生,把有关学生转介给社工、教育心理学家或专业人士跟进。 社署发言人表示,已呼吁全港学校社工密切留意校内学生行为,并为有需要学生提供适当辅导。另由本月1日起,社署已向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增拨每年约84万元,加强因特网上的防止自杀服务,包括主动浏览及跟进网上的自杀留言和信息,以便及早介入,提供辅导。

广州慧苑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点评——

在中国,自杀高居全国人口死因的第五位,15—34岁人群死因的第一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万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每年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

香港青少年集体相约自杀事件,只是现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冰山一角。究其原因,这与青少年所处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环境的负影响息息相关。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感情受挫等等,使得学校环境成为最容易引起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地方。对情感不稳定的青少年来说,这些压力是最可能促发自杀念头出现的应激源。

有些不堪社会压力的父母会将自己的情绪向家人发泄,而子女很自然成为出气筒,另一方面,对子女前途的烦恼,让很 多家长更多地对孩子严厉管教,而少了家庭的亲情温暖。缺少关爱让很多青少年产生自卑空虚、悲观厌世的心理。

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各类影视作品、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为博眼球往往会对类似名人自杀等相关题材报道过度渲染 ,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对尚缺乏足够识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青少年产生负面暗示。

除了上面提到的青少年生存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诱发青少年自残、自杀行为频频出现的元凶,那就是青少年抑郁症。心理学家表示,青少年抑郁症是青少年在青春期最常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也是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最大损害的心理疾病,青少年自杀倾向多少受抑郁症病情控制影响。

已经有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青少年自残、自杀念头和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抑郁心理有关,因此尽早开展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可以有效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我们也不应该将自杀一概而论,认为这些自杀者都是在逃避,是懦弱的。他们可能的确有他们无法迈过的槛,对于这些自杀者,我们要保持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的这种选择。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明确地表明我们的态度:我们倡导人们珍视自己的生命,而且我们要努力挽救处于危险中的生命。

自杀一般由精神病自杀与冲动性自杀构成,而冲动性自杀在中国所有的自杀当中大概占到40%左右,是一个非常高的比率,远远超过了一些欧美国家的水平。而这些冲动性自杀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它的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想挽救这批人的生命,必须要有相关的心理知识和一定的预防自杀的意识。

当我们发现了有自杀倾向的人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努力诱导他们将心里的困扰说出来,而我们必须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同时,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也不要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如果你认为他当时的自杀危险性很高,就不要让他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邸主任提醒大家,救助者自己切忌出现急躁情绪和冲动。必须明白,救助者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关系着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消亡,一定要慎之又慎。

自杀的预防——

自杀的先兆

如果人们突然出现下面几种表现的话,那他(她)自杀的危险性就会比较高了。第一,心情忧郁或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失眠,食欲减退,疲乏等症状。第二,最近两天有严重的负性生活经历。第三,近段时间生活质量很差。第四,长期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第五,既往有过自杀行为。第六,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其次,对于绝大多数经受心理的巨大痛苦而想自杀的人来说,自杀前常常会出现一些迹象。第一,直接对他人说“我不想活了”。第二,间接对他人说类似“我所有问题都要结束了”这样的话。第三,有意无意谈论一些与自杀有关的事情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第四,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等。第五,突然与亲朋告别,举动颇为突兀。第六,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第七,饮酒或吸毒的量急剧增加。

心理专家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自己或他人在生活中出现的这些比较异常的举动,千万不要把一些话语简单当作玩笑看待,因为在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和行动里面可能隐藏着许多危险的因素。要想真正帮助这些可怜的无助的人们,我们就得留意生活中这些细微的东西。

了解自杀,就不会自杀

对于具体如何预防自杀,媒体和宣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许多人对谈论自杀是非常忌讳的,他们认为这样可能让一些人产生出自杀的念头来,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一个人了解自杀越多,听专家讲述得越多,他就越不会选择自杀。同时忌讳会让那些因亲友自杀而居丧的人很少有机会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悲伤,从而导致新的心理崩溃。所以,让人们科学正确地了解自杀和它的危害是预防自杀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