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 男孩 5岁 幼儿园大班
小童自述:“胆小、怕黑、怕一个人在家,也怕把家里的门关着。”
父母讲述:
出生的时候正常。出生三个月,因父母两人工作忙的关系,把小童送到祖父母家寄养,到6岁将进小学时,才被接回到父母身边生活。这时,父母就发现他胆子小,怕一个人在家,常粘在大人身边玩。后来还发现孩子怕乘电梯,不喜欢在封闭场所停留。在家怕黑,而且很异的是,到了晚上不让把家里的六关上;一定要关,就必须将钥匙放在门旁他能看到并可以拿到的地方;否则就紧张、焦虑、发气。晚上不敢一人睡觉,要父亲陪才行。有时奶奶回来跟他们住一段时间,小童就显得很高兴,希望奶奶能长期与自己住在一起。奶奶回忆小童怕坐电梯是发生在2岁多的时候,当时她带小童乘电梯去打针,一路上小童害怕且哭得很厉害,紧抓奶奶不放。以后就在家喜欢开着门,但不如现在那么害怕关门,但因其胆子越变越小,所以带 来咨询。
家庭情况:
小童父母都是高级技术员,双方都很敬业。他们对孩子要求高,希望小童进小学后名方面都很出色,不落后于同龄儿,因此就开始要小童好好念书。父亲性急,看重学习能力,督促孩子很严,小童说:“我一错,他就打我耳光!”母亲虽然对孩子比较有耐心,但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觉得小童在祖父母那里没养成好的习惯,也就常给小童纠正,并且否定或批评多。
初步印象:
小童在咨询室回答问题时很紧张,且每答一句话就要回头问父母:“对吧?”,甚至要父母代他回答问题。到于害怕家里门关着,小童说:“怕出不去”,“想到恐怖电视就害怕!”
咨询师分析:
小童心里容易紧张、焦虑、不安,跟他出生后三个月主离开母亲而被寄养到祖父母家的“早期分别经历”很有关。接着,可能是被祖父母养育时,受到奶奶的特别照顾,少有社会化的经验(即跟随别的孩子来往接触、去尝试冒险性的活动等)而缺少大胆、不怕事的习性。到6岁时,回到父母身边,却要面对突然而来的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使他出现“环境地再适应问题”。在此过程中,常受父母批评指责,甚至表现不好就挨打,使小童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中,激发本来就已经是不安的习性,也就表现怕关门的强迫性意念与行为。怕把家里的门关上,变成封闭环境,使他感到无路可逃,这些跟他早期遭遇的打针及被强迫经历的密闭的电梯经验有连带关系。可是,主要还是目前所面对的不安处境,让他联想过去的创伤而重现过去对不安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