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中青年夫妇离婚率增高,社会生活不断变化,成长在“单亲”或“无亲”家庭,常年得不到家庭教育的“空巢”学生逐年增多,在新学期伊始,几位老师就向记者道出了他们对班上“空巢”学生的担忧。
小虎(化名)上初一,他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长时间忙于跑全国的生意,父母买了一间房给小虎一个人居住,家里电器一应俱全,并请了保姆专门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小虎家平时“人气”很旺,他与学校的同学三天一小聚、一星期一大聚。父母后来发现,他们与小虎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吃力了,父子关系仿佛只剩下“金钱关系”。小虎的老师说:“每次开家长会,小虎就随便叫个大点的哥们去开会,谎称那是他哥;并且随意篡改学校发给家长的《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用假成绩、假评价欺骗家长。长此以往,小虎的学习成绩也从刚上初中的前十几名,降到了班里的倒数几名了。”
某小学的姜老师说:“‘空巢’学生的问题现在已不容忽视,我的班上有60个学生,‘空巢’学生就占了10个。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小涛,他父母从湖北来到西安打工,由于工作很忙,每天中午给孩子留五元饭钱,直到晚上很晚才回家,每次开家长会,他父亲都因为工作忙来不了,有一次我和他沟通小涛在学校的情况,而他最关心的是‘他是不是在学校又捣乱了’。其实我想告诉他的是,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思想道德问题,家长的关爱不应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给足零花钱、苛求高分数。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更应引起‘空巢’家庭的重视。”姜老师说:“看到小红的一篇作文我很有感触,她在一次作文中写到:晚上吃完饭,面对着大大的空房子心里很难受,我就和几个朋友到偏僻的山坡上玩呀、聊呀,很开心。聊着聊着我就睡着了,梦里梦见了妈妈,她一直对我笑。等我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我赶紧回家拿书包跑到学校。可见,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父母更多心灵上的交流与关爱。”
中学生心理均衡研究室的刘老师说:“从我接触过的孩子来看,‘空巢’学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道德失范、理想淡薄。这些学生因缺乏道德教育,对是非善恶缺乏明确判断,进取心不足。二是诚信失落,缺乏友善。他们编谎言欺骗老师、家长,对社会充满不信任感。三是情感孤独,自我封闭。‘空巢’学生情感脆弱,不善交流,缺乏自信。四是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经常通宵上网,旷课逃学,甚至堕落犯罪。如果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这些‘空巢’学生不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他们极易变为‘问题’学生。”
刘老师建议,学校可以对这些孩子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找到家的感觉。同时,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决不能只顾挣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常回家看看孩子,并利用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强化交流和沟通,在亲情上多给孩子一些慰藉。社会文化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空巢”学生感受到更多温暖,他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