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位苑女士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女儿“小欣”太内向自卑、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以至于去年高考紧张的发挥失常。经过复读今年马上又要高考了,可她自信心很低,觉得自己头脑发木,这样下去高考怕又会考砸了,这可怎么办?电话中就能感受到她是一位很强势、脾气较急的女性。
经深入了解得知:这是个单亲家庭,苑女士叙述在女儿一岁时,丈夫因想要男孩而与自己离婚,孩子从小就知道。女儿从小一直很优秀、很听话,不但学习成绩好,还是班干部,很受老师和同学喜欢。在升高中时,由于没能考到理想的学校而消沉、烦躁,认为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都差很多,考入好大学的希望也渺茫,不过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不错。原来的目标是北大和清华,自己也鼓励她,但去年高考却发挥失常,连“二本”都没考进去,主动要求复读今年再考。
女儿很听自己的话,从小要求她学钢琴,很苦很累,她虽然有时也不愿意练,但能顺从地坚持训练,现已考过九级。自己对孩子比较严格,脾气急,有时会打骂女儿。
当问及苑女士自己情感方面时,她说,自己这十几年来一直和女儿相依为命。她说“女儿这么软弱,我不想让孩子受委屈,想找一个真正对孩子好的男人,但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女儿曾劝过我,只要我喜欢她就会接受,不要为了她而耽误了自己的幸福”。
前夫早已再婚并有了一个儿子,从去年开始跑前跑后为女儿办高考复读之事。她很气愤:“他当初不要这个女儿,也从没管过什么,现在却又回头要认这个女儿,他根本不够资格,我不想让女儿认他这个爸爸!”
从上面这个案例分析:
小欣是一个对爱非常缺乏安全感、很自卑的孩子,自小当她被告之爸爸是因为 “自己是女孩而离婚”,就会产生被遗弃、是自己不好、不被人喜爱、没有价值感,所以会产生自卑,甚至是内疚和负罪感。如果妈妈再常常有意无意地数落爸爸的“罪状”,或抱怨自己的委屈艰辛,又时常打骂她,更会加重她的自卑和担心再被遗弃的恐惧。而且知道妈妈是因为自己不再婚,她又会自责、内疚、更要求自己做得更好补偿妈妈,她会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表现得好,甚至发誓考上“清华或北大”,以赢得别人(尤其是妈妈)的满意和喜欢,似乎这样自己才有自信,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但这种自信是脆弱的、是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基础上的,而其内心是自卑的,所以她对高考并没有信心,尤其自己定的目标过高,更使她感到无力,过于焦虑,所以考试失利在意料之中。
其次,“爸爸遗弃自己的事实”和妈妈独自抚养自己的艰辛、哀怨,会让小欣内心对爸爸有种怨恨。但毕竟骨肉情是无法割断的,她对亲生父亲又难免思念,并怀着对父爱的渴望,尤其看到父亲为自己的事奔忙时。这种又恨又爱的矛盾冲突会让她很痛苦、压抑,又无从倾诉,更加重了她内心的无助感。
另外,苑女士也存在自己的问题,婚姻的失败我们无法考证根源是什么,但似乎到目前为止,她的心灵创伤还没有愈合,她还没有走出婚姻失败的阴影。她把家庭的破裂全归咎到丈夫的身上,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认为“爸爸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好爸爸才和妈妈离的婚”,从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并且很可能会把对前夫的怨恨投射到孩子身上,如说自己“急躁,脾气一上来常会打骂女儿”。
尤其她说十几年了, “一直没找到真正对孩子好的合适的男人,女儿太软弱了,怕她受委屈”。那么,如果她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没有照顾自己的情感需求,则会无意识地给予女儿过多的照顾和保护,以及严格的管理,同时也给了女儿更多的压力和控制。这样小欣怎么会不弱小呢?
婚姻本身是自由的,父母双方有权选择离婚。离婚本身并不一定给孩子造成很大创伤,关键是父母怎样面对这件事。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都是爱她的,离婚并不是她的错。而且不因离婚而斩断骨肉的联系,让孩子在爱和宽容中成长,逐渐接受这个事实而不受伤害,也不因父母的相互怨恨而承担上一代的恩怨。
那么,如果小欣一直不接受爸爸,与妈妈一样生活在怨恨中,她长大后很可能不会正常的与异性交往,看待婚姻会很消极,那么未来的婚姻生活也难免会不幸福。这种童年的创伤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疏导,妈妈的教育方式不改变,则很难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只受伤的小雁,难以从容地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