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向国内企业介绍EAP时,面对的几乎是相同的反应:EAP是什么?它对我的企业有什么好处?
的确,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来说,EAP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从心理培训开始
在中国,EAP的概念和相关活动最早是由跨国公司和心理学专家从西方引入。国内早期与EAP相关的活动,有的是某些企业与医院合作开展。但是由于医院的心理、精神专科医生更关注比较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加上他们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不熟悉,所以提供的帮助和服务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也有一些企业寻找心理学专家进行合作。1997年,韩国三星集团第一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家张西超开展心理培训。之后,张西超等心理学专家在IBM、朗讯、可口可乐、西门子、三星、联想、建设银行、太平洋保险等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心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交互作用分析、咨询式管理者、压力管理、积极情绪、工作与生活协调、裁员心理调适等有关职业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
心理培训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和精神福利的活动,虽然它与完整的EAP概念尚有区别,但是在与诸多大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心理学专家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和研究企业的各种心理问题,积累了宝贵、丰富的经验,并对EAP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自己的思考,而且其成功实施亦得到了企业认可。
目前在我国,只有一些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的分支机构以及很少数的国内知名大企业(如联想)实施了EAP。
第一个完整EAP项目
2001年3月,国内诞生了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联想客户服务部的员工帮助计划。
该项目首先进行了员工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和诊断,对员工心理进行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组织管理建议。随后开展大量宣传活动、咨询式管理者的培训、各种专题小组咨询,引起管理者和员工相当大反响。同时还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师接受了几十人次的个人面对面咨询。该项目有良好的反馈机制,定期将培训、咨询中发现的与组织管理相关的问题反馈给企业,以帮助改进管理。
国外的EAP地应用范围不仅包括各类企业,还包括政府部门和军队。在我国,政府部门和军队也有一些类似项目。2000年,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心理服务中心,为警察提供心理咨询和其它服务。目前,北京市公安局也在易普斯的帮助下积极筹建民警心理服务中心,将在年内完成。解放军某部也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机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对此进行专门报道)。上述活动虽然在名称上没有直接与EAP联系在一起,但是都是重要的EAP实践。
EAP的中国模式
EAP在美国、英国等已有一定发展,但在应用模式上存在不少差别。同样,中国EAP的发展应当符合中国社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走本土化的道路,不能完全采用其他国家的做法。
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现实。在中国,员工酗酒、吸毒、滥用药物、艾滋病、性骚扰等问题并不特别突出。而我们在诸多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员工个人的压力、情绪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个人和企业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如果忽视这些问题,将对其发展不利。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EAP需要解决的个人问题主要应是:压力、情绪和心理问题(当然随着EAP的发展,还应该包括越来越多的内容),EAP专家则应当由对中国企业心理问题有潜心研究的心理学专家来担任。而且,压力和情绪管理事实上已成为当今和未来企业管理中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在中国,尽管心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不良影响,但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以及心理健康意识都还是非常欠缺。因此,中国的EAP不应当也不可能仅仅只是解决具体的、现实的个人问题,还应当帮助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企业消除或减少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中国的EAP应当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设计,包括发现、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主要针对正常的人而不是出问题的人。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EAP的四级服务模式:
调查、研究与建议——宣传教育——针对性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
企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是EAP有效开展的前提,旨在发现和诊断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导致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减少或消除不良的组织管理因素。
宣传教育即应用卡片、海报、网站、讲座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提高对EAP项目本身的关注。
针对性培训就是进行咨询式管理者的培训,让管理者学会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在工作中预防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发生;对员工开展压力应对、积极情绪、工作与生活协调、自我成长等专题的培训或小组咨询。
心理咨询与治疗则是EAP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最后步骤,需建立一个机制,如开通热线电话、建立网上沟通渠道、开辟咨询室等,使得员工能够顺利、及时地获得心理咨询及治疗的帮助和服务。
除了上述内容外,EAP项目还应当有良好的监控和反馈机制,保证EAP的正常、正确运行,并及时报告项目中发现的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但是,EAP在中国的发展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困难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和社会的观念尚不够先进,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足够地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二是国内EAP发展时间太短,只有不到十年时间,而完整意义上的EAP刚刚起步,研究和实践的积累不足,人才的储备也很欠缺。目前,虽然社会上有不少压力、心理等方面的培训,但是心理学专业的培训师、咨询师并不多,这必然会影响到培训整体水平。而真正研究过EAP、做过EAP、懂得EAP的人就更少了,所以EAP的中国之路仍是一个艰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