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一所中学首次将心理宣泄室引进校园,倘若学生感觉心情压抑,或者对某位老师、校长“有气”,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向贴有对方图像的充气娃娃拳打脚踢,且老师、校长的图像是学校让美术老师专门绘制的。在房间四周墙壁上还贴满了写有“痛快”、“如果你愿意,砸吧、打吧”等极具刺激性词语的图画。
校长、老师将自己树为靶子,让学生在自己身上宣泄郁闷和愤怒,其良苦用心着实令人慨叹,但除了用拳打脚踢、砸物品的暴力行为发泄外,就没有其他办法让学生释放情绪吗?而更令人担心的是,今天的愤怒可以用假人撒气,明天出了校门是否会拿真人开练?毕竟,情感发泄需要输出管道,不懂或不会心理自我调适,最习惯也最痛快的就是诉诸于武力,这样,心理宣泄室岂不成了暴力种子的温室?
心理宣泄室是一种“舶来品”,国外一些公司为了员工能够平心静气地工作,开辟一间屋子供员工宣泄不满情绪。此举效果究竟如何,见仁见智,从未见过权威定论。但值得指出的是,用拳打脚踢、摔物品排遣郁闷或愤怒,毕竟是一种粗暴行为,不论其初衷如何,都是不应该提倡的。而学生认知能力不同于成年人,稚嫩的心灵过早地见识暴力,并亲手实施暴力,再形成习惯,显然对今后的人生成长不利。
而这也是伤损传统道德的,首先是教会了学生使用暴力。学生有什么问题或是对谁不满,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或是寻求办法处理,而简单地用暴力解决问题,只会培养仇恨。其次是将发泄目标设定为传道解惑的老师,让学生遗弃了情义,老师都可以成为敌人,还有什么人不可以拳打脚踢?教书是为了育人,传授知识重要,培养伦理道德更重要,“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了暴力的种子,不可能收获文明的果实。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学校是最擅长解惑启蒙的,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用暴力宣泄的办法帮助学生出气,是否可以说学校已到了育人乏术的地步?事实上,设立心理宣泄室不独邯郸这所学校,国内其他地方的学校也有过,也不独学生需要宣泄,郑州一所中学就有年轻教师在心理宣泄室拳打“校长”。可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学生心理“减压”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配备心理辅导教师,比如校领导、教师同学生谈心交朋友,再比如组织文艺体育活动,甚至,开展拳击比赛也比拳打脚踢心目中的“敌人”文明、健康得多。但学校不这样做,不是不愿意,实在是无精力顾及。其实,学校校长、教师有着同学生一样的升学压力。在这个考核和检验学校、学生唯一的硬指标面前,大家都苦不堪言,“心理宣泄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引进”的。可以说,从设立肇始,就只考虑了眼下“维稳”效果,而忽视了暴力的种子可能开出罪恶之花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