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一年了,班级里个别男同学的名字我还是不知道,人和名字也对不上号。怎么生活环境越自由了,朋友却越少了呢?”因为人际交往的问题,即将升入大二的李楠在这一年里烦恼不断。这并不是一个个案,类似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中已经屡不鲜见了。较极端的是,还有部分大学生因为内心的自卑,把自己变成了校园里的“独行侠”,渴望拥有朋友,却没有朋友,这种矛盾让他们充满了焦虑与紧张。
没有朋友 不敢一个人呆着
李梅(化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李梅读初中的时候,同学家里开了一个玩具店。一天放学,同学邀请她到玩具店里玩,李梅很高兴地答应了。小孩子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因为回家晚了挨了父亲的批评。过了不久,学校进行了期中考试,一向学习成绩很好的她,这次成绩很不理想。
父亲开完家长会,非常生气地回家了。联想起李梅前几天玩到很晚才回家,越想越生气,看到李梅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打。边打边斥责:“你越来越不学好,小姑娘放学不回家、学习成绩下降。你还想干什么?”
从来没挨打的李梅,被父亲的做法吓住了。她意识到父亲最关心的就是她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要挨打。于是为了不挨打,她变得异常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去年的高考中,李梅顺利的考入了大学。
上了大学的李梅,还是像往常一样努力学习,可是大学的校园里人才济济,李梅觉得自己如果还想象中学那样数一数二好像很难。同时,她在大学的校园里也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她担心自己的同学瞧不起自己的学习成绩,担心父母对她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越是这样焦虑,她的学习成绩越直线下滑。因为不愿意和同学接触,她慢慢变成了“独行侠”。可是看到其他同学那样快乐地学习、生活自己又很羡慕。可是在她看来,如果不努力学习,她的学习就会更落后,于是每天都处于一种惶恐不安的状况下,闭上眼睛时常会浮现出父亲打她的情景。越想越害怕的她,到了最后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整天处于一种莫名的恐惧中。
看不上同学的做法 却渴望朋友
小王来自于一个单亲家庭。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是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母亲曾经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母子俩的生活非常拮据。在他读中学的时候,母亲因为单位效益不好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于是本不富裕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母亲打零工赚的钱。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王知道自己的母亲就是想把他培养成大学生,所以才吃了这么多苦。他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改变家庭的命运,于是在小王上了大学以后,依然勤奋无比。
小王对于自己的同学大手大脚花钱,很看不上。看到有同学出去打游戏、唱歌,他觉得那是对时间的浪费,很是无聊。于是,他就更加拼命地学习,只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清高。
小王看不上自己的同学,所以很少与同学交往。大学读了3年,连一个能说得来的朋友都没有。他渴望能有自己的朋友,但是却始终认为他周围的同学没有几个是奋发图强的,都太俗,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显得紧张。
时间长了,同学们干什么都不喜欢带小王,这时小王变得很敏感。经常想:“他们都去干什么了?为什么不告诉我?”他又不喜欢别人知道他的行踪,于是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与矛盾。多疑、敏感,让他每天的生活都惴惴不安。
摒弃自卑 敞开心扉
校园里的“独行侠”往往是因为自卑引起的。这种自卑可能是来自于父母的不当教育行为,也可能来自于家里的经济状况。这部分学生往往希望能掩盖住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最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所以表现为多疑敏感。
校园里的“独行侠”有的是极端的案例,但是大学生们的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普遍问题。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且自我保护意识极强,因此容易冷漠、多疑、被动。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人际交往势必失败。这是不可取的,大学是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一个阶段,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可以积累社交经验,如果在这个操练期不能好好把握,一旦工作,在人际关系的问题上损失肯定会更大。
作为大学生,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不要让自卑、孤僻、自私等一些坏习惯,破坏了与人交流。只要怀着一颗真诚和宽容的心,想要与身边的人交好,想要找到投缘的新朋友,应该说绝非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