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有一个核心理念:动物的“适应”程度是由它繁殖的成功率来衡量的。进化心理学则强调,由于两性在养育后代中的角色不同,他们就有了不同的择偶策略,形象地说就是:男人广播种,女人精收粮。
进化论认为:雄性因为繁殖的成本很低,所以其繁衍是否成功是由他们子代的数量来衡量的。他们为了最大程度的将遗传信息保存下来,追求和不同的雌性交配。相反,对于雌性而言,后代繁殖的成本非常高,要经历孕期的漫长和不适,以及分娩后对子代的照顾。所以,她们成功的繁殖在于她们能够成功的养育每一个子代,也因此她们交配的频率不高,且只跟一个经过慎重选择的雄性交配,因为养育和保证每一个子代成活所需的成本太高了。
寻找一个配偶往往需要个体展示他的资源,人类通过进化的选择,学会重视异性的某些特定的外在线索。对面临高繁殖成本的女性而言,将会寻找那些能够为养育后代提供资源支持的男性;男性将寻找那些看上去能够成功繁殖后代的女性。确切地说,鉴于健康是成功繁殖的保证,男性会更重视女性的外表和年龄;而女性会更重视男性的经济状况和职业成就,因为这些变量代表了她们和后代所需的资源。
但研究者也有了另外的发现。他们要求参与实验的男女被试分别对可能的性伴侣(短期的、不用互相承诺的关系)的23个特质的偏好程度进行评分(包括外表吸引力)。在对可能的性伴侣的评分中,两性都把外表吸引力列在了首位。在其他研究中,两性都把外表吸引力列为引发性兴趣的最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在本质上,男女对异性外表吸引力的反应是基本接近的。
是相似性把人们结合到一起
在择偶的过程中,对方最先吸引我们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还是更喜欢与自己互补的人?
所谓一见钟情,很难是两人同时钟情,多数情况下总是一方的爱意先被对方察觉,然后才唤起了另一方的爱意。所以爱情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两性之间的捕捉与追逐。人际间的好感可以相互传达出强大的力量,以至于能够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使“公主”委身于“草民”。这称之为互惠式好感,它揭示出,对某个人产生好感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我们自认为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研究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事实上人们只是在等待,某个有吸引力的人做些让他们认为这个人喜欢他们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被对方吸引”是对方最先吸引我们的因素。
在选择配偶时,对方和我们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何者更能吸引我们?研究证据已经表明,是相似性而非互补性把人们结合到了一起。相似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匹配度:价值观与人格、兴趣和经验、人际风格。其中,人际风格是最重要的关系预测指标。人际风格即与人沟通的风格与技巧。高人际技巧的人侧重于社会交往的心理层面,十分重视沟通中所包含的心理成分;低人际技巧的人侧重于社会交往的工具性成分(例如,可以得到什么以及交往的最终结果),他们不关心对方的人格特点或动机。朋友之间常有着相近水平的沟通技巧———低对低,高对高。研究者发现,与和自己人际沟通风格有所差异的人交往会有挫折感,且较少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当一个人在某些特殊的方面和自己不同时,吸引力也可能发生。研究者在对失败亲密关系的案例研究中发现,30%的分手原因是“致命吸引力”,即当初对方最吸引我们的特征(例如,他实在是与众不同,她难以捉摸得令人着迷),成为结束关系的罪魁祸首(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当初的“不寻常”变成了现在的“古怪”甚至“错乱”。再如,他当初吸引了你是因为他对你表现出了强烈深刻的爱,可后来,你却觉得他的爱“善妒且独占欲太强”。两人处于一段关系中时总会显出差异,而这些差异原本不应是导致相互吸引的最初原因。但当这些差异成为吸引的原因时,这种吸引力就有可能变得“致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