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学生心理缺乏社会关注 哈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

 

由省内多位心理学专家完成的一项针对哈尔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855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检出其中182人存在心理问题。参与调查的专家王丽敏介绍,总体来看,哈尔滨市中学生心理问题比成人要严重得多,并且随着年级的提高,心理问题渐趋严重。除了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样等9项心理问题外,被调查学生中,被爱情困扰的占15.9%,嫉妒自卑的占27.7%,要求十全十美的占46.2%,男生吸烟的占8.2%,反叛家庭、有离家出走倾向的学生占4.5%。

调查显示,哈尔滨市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10.88%)、强迫(10.88%)、敌对(10.06%)、偏执(8.30%)、抑郁(6.32%)、焦虑(5.85%)等。专家还发现,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有46.2%要求自己十全十美,35.3%特别需要关注,28.1%行为幼稚,27.7%存在妒忌自卑等心理。在受调查学生中,没有感到压力的仅占6%。

学生心理缺乏社会家庭关注

专家分析,目前中学教育体制及家庭教育模式使中学生多数没有自由交往的空间,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也妨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另外,哈尔滨市中学特别是城镇乡村中学缺乏专职心育教师,中学生父母感情不和、离异等也是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与家庭、学校、社会“教养”不当密切相关。父母的精神支持与物质给予严重失衡,高压、高期望值、包办一切,让孩子远离了心灵的快乐;应试“高分”成为压在学生心头的一座大山;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脱节,学生社会知识贫乏,社会环境的灰色污染导致青少年对校园外的恐惧和漠视。如此,青少年人生坐标可能发生严重倾斜。

记者从一家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从今年3月至4月,该中心接待心理问题咨询的学生有367人,其中,离家出走的学生36人,有自杀倾向的24人。初三和高二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压人群。我市一位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感到很担忧,她说她的班级两年多里有六七名学生曾出走。记者在哈尔滨市某医院采访时,一名女中学生因心理问题服鼠药自杀,被家人发现后送医院抢救。一名医生介绍说,在抢救苏醒后,这名女学生扯去吸氧管和点滴针头,她说只想死去,劝家人和医生别再浪费精力。这名医生说,如果不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这一次能救过来,下一次未必能防止悲剧的发生。

专家认为,如果中学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得不到关注,一些不良行为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则将酿成犯罪、自杀等悲剧。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和治疗,即使心理危机的悲剧不在中学时期爆发,也会在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爆发。

学习压力成为心理疾病最大诱因

原本是学校里的尖子生,现在不但想尽一切办法逃学,还把自己胳膊咬得全是伤疤。“孩子怎么就不愿意上学呢?”近日,带着儿子到市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父亲怎么也想不通。“这种病例其实并不少见,在我们上个月接诊的70余名逃学中学生中,57个都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医生告诉记者。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高发呢?数据显示,学习压力是导致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最大诱因。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杨延杰介绍,“不要以为学习一般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问题。其实,要求上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学习究竟给多少学生带来了压力呢?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轻松的学生只占6%,有一项以上压力的学生为94%。心情不好产生压力的占被调查学生比例的28.3%,72.7%的学生压力来自于学习。

专家介绍,压力并不全是坏事,但要适度,超越了限度,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家长、学生都在过度追求分数。学习压力的沉重,限制了中学生成才观的正确形成,使中学生对自己缺少一个正确全面的评价,从而产生了逆反、厌学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其主要表现在,只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看重与同学的关系,过分注重外表的东西。如果设定的目标不能马上实现,就认为自己“一切完了”,从而走极端、陷入崩溃的心态,这也是导致中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发现问题适时干预治疗“心理感冒”

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还与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相关联。据心理专家介绍,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最迅猛的时期,遇到的青春期问题很多,从中学生心理问题高发频率来看,初二和高二问题最多,而初二和高二又是青春期的敏感时期,情绪行为的问题、成长的烦恼、青春的躁动,都容易诱使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关专家表示,适时的避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50%的青少年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调查显示,有70%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不合格。因此建议家长不要违背教育规律,盲目攀比,“拔苗助长”,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多的压力,要让孩子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健康成长。

此外,学校和社会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学校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和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援助。中小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适时干预。青少年学生也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出现问题要知道如何解决。其实80%以上的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就和感冒发烧一样,只不过是你的心理患了一次感冒。所以,既不能不重视,置之不理,也不能盲目夸大、讳疾忌医。出了问题就要主动向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有关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