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一张证书、一场宴席之后,一个曾经“在水一方”的女子,就要告别单身、告别天马行空的浪了,这个时候,心里的失落在所难免,因为角色即将转换。生理角色的转换比较容易,盘起头发穿上嫁衣就行;心理角色的转换则面临重重考验:以后,有些事情就不能一味任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了,有些自由就将拱手奉送了,而有些滋味,恐怕也将再
也没有机会去品尝了……于是,有人开始变得“躁狂”起来,建写真网站、找初恋情人、去撒哈拉、会夜店牛郎……什么刺激做什么,以此作为对单身生活的“祭奠”,同时也借机转移内心的不安。婚后的生活到底怎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所以准新娘们最后的疯狂,大有临上战场前喝壮行酒的悲壮意味–管它将来怎样,我现在“爽”够了,上战场就算牺牲也不怕了。
应该说,婚前的综合症,每个人都会有一点,只要稍加调适、增强沟通,就会很快烟消云散;但过度“躁狂”,做一些可能要付出相当的成本和代价的事情,则需要我们仔细思量思量了:
1. 问问自己;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人的行为背后,一定有某种隐含的需要和动机。婚前的任何“非常态”行为和决定,其实都不过是我们内心那个强烈需要的外在反映而已。问问自己:我现在想做的这件事情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想通过它达到怎样的目的?做完之后,目的是不是真的可以达到呢?
2. 问问自己:除此以外,有没有其他替代的途径?
“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目的,其实并不只有一种选择途径。假如我们现在的选择可能要支付更大的成本,那么想想看:有没有一个成本低一些的选项呢?即使每种选择都可能带来一些伤害,也要“两害相全取其轻”。
3. 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结婚?
结婚前的情绪波动,也可能是对婚姻本身的阻抗–倘若结婚令你如此痛苦,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
4. 问问新郎:他怎么看待“婚姻”、“自由”、“性”以及其他任何你关注的话题?
婚前的“躁狂”,有一部分是由于对婚姻的误解而导致的恐慌引起的。其实,婚姻虽然不象人们期望的那样美好,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与你的未来伴侣多多探讨一些与婚姻有关的具体话题,你会发现:其实有些东西不但不会随着婚姻死去,相反,还有可能在婚姻中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