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如果从老子的角度来看,只是一种德学。如果从佛家来看,只是一种幻相学。
为什么现代人,会需要研究现象学呢?因为,人心往外走,往幻相来求,往外在的德发展。德重要不重要呢?当然也很重要。身体是人类德的一个载体,人类的德,通过人类的身体而得以展现。
只是,如果仅仅从德上求,人心不会圆满。老子说,要从德中去悟道,去寻求那个“一”。
什么是“一”呢?从不同的侧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也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这里想说的,只是一种说法,并不一定正确。因为,说出来的只是语言,我只是希望能建立一个你我相联系的通道,你可以从这个通道中获得一些启示。
有一句成语叫一分为二。说的是,你要站在这个方面看,也要站在对立的面来看。当我们看问题时,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换句话说,角度只是在二分之一。如果,我们又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又获得了二分之一,那么我们能同时从两个方面看问题,就得“一”了。
这只是一个比喻。比如,我们可以从“有”的角度去看,从可以看得见的,能被我们感知到的角度去看。但同时,还可以从很多我们感知不到的,我们不知道还发生了什么的“无”去看。那么,这就是一个整体。如果一个人习惯于从这两个角度去看问题,就得“一”了。
当我们得“一”了之后,会怎么样呢?我们就容易得到一个结果,“清静”。老子说得好,“清静为天下正”。所以,对于老子来说,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什么都能看透看明白,因为不落入某个二分之一之内。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种现象时,我们不但要明白这种现象——德的变化道理,还要明白,德背后的道的存在。因为任何事物,都生之于道,生之于道的时候,我们可能感受不到,但德已经开始蓄积了。就像一个受精卵出生时,我们很难察觉,往往要等到呕吐时,我们才能通过这种德——呕吐,才能感知可能是怀孕了。中医师一号脉,说有喜了。一验尿,说怀上了。脉象,尿样的变化都是德的一种。通过这些个德,我们知道,怀孕了。这个过程,就是德蓄之。德蓄积到一定程度,然后我们可以观察到胎儿开始长出大脑,五脏四肢。胎儿有形了,这是老子称为的物形之。当胎儿正常养育的时候,它就会长大,长到一定程度,就要出生。用老子的话来说,势成了,就要出来了。
有经验的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孕妇的各种表现,得知胎儿的健康与否。或者,观察一个人的外相,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疾病状况。观、听、问、切的,都是德。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但外在表现的背后,有道。所以,有道的中医师,看起来很神。得道才能神。从这种角度,也可以说是得“一”了。能观察出外在的德,又能明内在的道。这就是“一”啊。
心理咨询,就是要去感知来访者的“德”的变化。可以通过所有的手段,去观察其德,如谈话疗法、艺术疗法、行为疗法等等。而心理学,只是对德的一种总结和归纳。所以,我们不用过于迷信什么理论与体系。因为,也许今天这些理论是对的,但未来可能还有待于完善。因为理论的基础,总是建立在部分特定的人群之上,并不可能代表所有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如此多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
心理咨询师去探求来访者德的变化的手段,形成了各种心理咨询的流派。探求德的变化,目有在于从侧面反应内心的变化,思想的变化。这些属于道的层面。所以心理咨询师要得“一”,不能过份相信自己的理论,自己的观察,又要依从一定的理论和观察,去感知来访者心的变化。
任何人,从来都是一个整体。任何心理学流派,心理学理论,从来都只是一个侧面。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才能建立一种理论,建立一个流派。因为,身、心、灵从来都是密切在一起配合工作的。当我们说到身——医学、心——心灵理、灵——灵性生活时,已经把人分裂来看了。
任何的理论,流派,技术,只是了解人这个整体的一个切口,一扇窗户。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感知一头整的大象。只是,作为人,因为有了知识,有了自己的生活世界,觉得自己可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于是对立与分裂就产生了。这些都是远离“一”的做法。也是老子最反对的做法。
所以,当我固守某些我所知道的信息时,我知道,我还不知道更多的信息。
这就是做心理咨询的心态。忘掉你所知道的,让它化做你的道。如老子说的: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我想,老子一定是个心理咨询的高手。不对,本来就不是高手所能形容的。不对,和老子呆在一起,心理咨询就无用武之地了。
得“一”,什么时候会有心理问题?一分为二,才是问题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