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有一次咨询你告诉我,我的‘问题’出自‘人’,如果我的对象是树木或者湖泊,而不是人,我的‘问题’不复存在。第一次咨询你已经给我找出了答案,……我想因为‘人’这个概念涉及很多方面,而且很缥缈,所以你需要通过不断的分析,逐步让我重新认识与‘人’有联系的相关概念。”
“经过这几次的咨询,我重新认识了面子、情绪、文字等概念,通过不断的思考我重新找到了‘人’这个原因,……此刻的‘人’在我的心中已是比较丰满的概念了。”
“……你觉得他或是她的什么方面使你对面子、情绪等内容有了认识的偏差?”
“你想一想,他或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和你一样,一般而言他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是不是他在言语上对你的心灵、你的思想造成的‘伤害’,造成了你认识的偏差?”
“……我觉得偏差的一部分可能来源于这些‘伤害’,但还有其他的组成。”
“还有什么组成?”
“我想……,我想还有身份、地位、能力等等方面。”
“身份、地位、能力,这些内容,都是别人的,理应跟你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内容都在影响着自己,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份,当然这个人肯定与自己的关联较大,像公司的领导,因为他对自己的工作表现的判断能决定很多东西,比如职位升降,比如工资,所以面对他总会有一股无形的压力,生怕哪一方面表现不佳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嗯,这是你对客观世界产生的想法和判断。进一步说,就算你的工作表现让你的领导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把你解雇,你又能怎样,你再给自己巨大的压力,或者产生再多的坏情绪,也不可能改变这个事实,生活还得继续。”
“……身份就像别人对你说的话,你‘接受’了,才会对你起作用。如果你站在客观的角度,身份和文字,都只是客观的存在,都不存在任何的情感和情绪。”
“……身份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了,同样地位和能力也是如此。这些内容都是别人的,与我无关。”
“其实很多的烦恼和压力都来自我们的先入为主,有时候站在客观的角度,一切都会变得轻松、自在。”
“……你觉得为什么‘人’的这些方面会让你产生面子问题、产生情绪问题?”
“你认为这个主观是什么?”
“主观是……张老师,一时半刻我也想不到。”
“……你觉得是不是分别心呢?”
“……分别心?”
“因为分别心的存在,你会分别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在你心中的情感或情绪是不一样的。”
“……所以朋友和领导就会有分别,和朋友一起没有压力,和领导一起很大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