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Tag Archives

标签归档:危机干预

对自杀意念者的心理治疗

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而言,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要让患者表达他的不良心境、自杀的冲动和想法,使其内心活动外在化以达到疏导效应。首先让自杀患者认识到自杀不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并非目的。因为绝大多数自杀企图者是因为面临生活逆境不能解决时才选择自杀的,是希望“一了百了”,但如果有解决目前逆境或危机的其他方法,可以避免自杀 …阅读更多

“诗人自杀”背后的心理遗案

诗人余地,本名余新进,1977年生,现年30岁,湖北宜都人,2007年10月4日在昆明家中自杀身亡。 今日(10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卫生日”,2007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提倡心理咨询 促进精神健康”。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心理卫生问题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抑郁症、精神分裂、青少年行为 …阅读更多

我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

l 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 2 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 3 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 4  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想到要结束生命吗?”[注: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拯救生命。] l 不要轻视,当他们说要自杀是应认真对待 2 如他们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 …阅读更多

痛苦经历让他自杀

患者情况:吴某,男,十九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家庭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本人体检未见异常。   他出身工人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对他和他弟弟在生活上管束较严,但在学习问题上对孩子们无过分要求。吴某上高中以前身心状况良好,性格开朗而倔犟,好学上进,成绩优良,与同学关系很好;入高中后,由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使其受到长时间的精神刺激 …阅读更多

[心理在线]北京一大学生求职失败自杀

2007年11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2004届毕业生王豪,因奔波4个月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自杀身亡。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求职心理的关注。    为了帮助2005届大学毕业生走好求职之路,日前,记者特地采访了一些职业顾问和教育专家。他们建议,大学生求职时,应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前提下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 应 …阅读更多

自杀可能来得很简单

一位女病人,诉说自己患抑郁症的感受:我是无用的、无助的、无望的“三无”人。活着有什么劲呀?死了还能给国家节省点粮食……    抑郁症病人,可能都有自杀的念头。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名死囚躺在床上,告诉他,即将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 …阅读更多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应激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使人感到紧张或不快的事件,我们称之为应激。有些事情虽然不大,却能精耗费你很多精力,甚至会缩短你的寿命。这些问题人人都会遇到,但处理方法各不相同。 应激并非总是坏事 从积极的一面看,应激能提高人们的活力。没有它,人们会感到没有一点动力。如果没有必须支付房租、消费而带来的应激,很多人可能宁愿选择睡大觉而不是去 …阅读更多

地震灾区儿童心理救助的三大原则

地震灾区儿童心理救助的三大原则(转贴) 2008年5月20日凌晨一点,我接到来自深圳宋承昊朋友打来的电话,我们深情地交谈了30多分钟,他向我讲述到,现阶段我们要做灾区少年儿童的心理工作,要把握好三大原则,而这三大原则已经在2008年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九洲体育馆慰问孤儿时提出了。温家宝总理说:“你别哭!你放心,政府会管你们的。 …阅读更多

珍爱生命

郁儿 女 14岁 初二 郁儿自述:“我觉得没脸面再活下去了,学校里通报批评了我,因为我考试不诚实。同学的风言风 语,对我指指点点,父母对我也很捻,我再也不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了,我知道我无 论做什么都已无法弥补所犯的错误,这个罪名将陪我一生。如果这样,人活着到底还有 什么意义?这不是让我一天比一天痛苦吗?对一切都失望的我,觉得每 …阅读更多

现代病:应激反应综合症

有一位年届不惑的中年人,原来在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岗位工作。后来,他跳槽到某公司担任部门主管,成了白领人士。他深感压力之大和竞争之激烈,只要稍有不慎,就有遭到淘汰的危险,从此不得不承受快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由于社会地位改变,他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高起来了。可是事与愿违,近年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失眠,做恶梦,记忆力开始下降,心情变得 …阅读更多